美國年輕人熱議:別被老一輩人騙了!他們根本就不用努力!
在美國網站,經常能看見老一輩人抱怨年輕人不好管,工作不努力之類的報道。
年輕人頂著巨大的壓力生活還要遭受各方的指責。
而一個美國年輕網友分享了他和90歲奶奶一番談話,讓網友破防了…
對年輕人的指責隨便搜一下就有:
「管理Z世代就像(被迫)和外國人一起工作一樣」
如果你在谷歌搜索「Millennial Work(千禧一代,工作)」,或是「Gen Z Work(Z世代,工作)」,會發現這樣幾個高頻詞條:
「千禧一代在工作場合的問題」,
「為什麼千禧一代和所有人的工作方式都不一樣」,
「Z世代在工作場合的問題」………
貌似,這一代年輕人的工作態度,是真的不太被理解?
最近,有人在Reddit上發帖,說在感恩節,他和祖母談了一回,
結果發現老一輩人的成長過程中,經濟要好得多,他們不需要多拚命也能過上不錯的日子,不需要念20年書也能找到工作,
所以老一輩人說什麼「年輕人太懶」,完全就是無稽之談。
這個「別讓老一輩人再欺騙你」的帖子一出,立刻引起了無數網友的共鳴……..
原帖大意是:
「感恩節周末,我和祖母坐下來長談了一回。她快90歲了,屬於『沉默的一代』(1928 ~1945年出生)。」
「總之,我們談到了工作的話題,她告訴我她在1951年正式工作,做一個工資單文員。她是個『老處女』,意思是年輕時沒結婚,後來她結婚時快30歲了。」
「在1951年,她的工資是0.75刀/小時,屬於最低工資。
但她說,就算憑著這0.75刀的時薪,她也完全沒有理由養不活自己,
因為她的收入遠遠大於支出,房租僅僅她收入的大約三分之一。」
「我們談到這個話題,是因為她告訴我,她最近看到了一些很離譜的工作需求,
她想告訴我,她當年找工作的時候,甚至不需要寫申請——
她的父母認識當地老闆,於是老闆就聯繫上了她。
後來她辭掉了文員的工作,去一家花店當經理,
還是一樣的,是花店找到了她,她甚至不知道世界上還有這麼一份工作。」
「她的父母也不會希望她搬出去,即使她是個『老處女』,
後來還是我祖父跟她求婚,她才搬了出去,和我祖父住一起了。
此時我祖父不想讓她再出門工作,於是自己在外面做「鞋匠(shoe cutter)」,養活了他們倆。
她已經不太記得他工資具體有多少了,但總歸不會超過1.25刀/小時。」
「祖父一生從未賺過大錢,僅在工廠做著一份『低技能工作』,最終在里根執政的某一時期退休,
祖母則只做過一些兼職,兩人從父母那邊繼承來的遺產都很少。」
「儘管如此,他們卻什麼都不缺。
1962年,他們買了獨棟別墅,二十年貸款,利率相當低;車也有。
我祖母自稱『衝動購物狂』,條件允許的話,她看見啥都想買,買完就放著吃灰。」
「他們甚至還有大把閑錢,投到了AT&T(美國一電信公司)上,然後就扔著沒管了,
直到後來政府將AT&T拆分,他們就看著這筆錢打了水漂。」
「大約五年前,我祖父過世了,但我祖母依舊靠著社保生活,
她以十倍的價格賣掉了當初那棟房子,而那房子從未翻修過,
60年代買來時是什麼樣,賣時就是什麼樣。」
「總而言之,當老一輩人跟你說,他們當年的日子過的很艱難時,他們根本就沒說實話。
在他們成長過程中,最低工資就足夠他們過上體面的日子了——當然,社會本來就該如此。」
「對他們而言,世界上是沒有什麼『失敗』可言的,除非他們真的不願意工作,或者不是白人,或者酒癮/煙癮很大,把錢都敗光了。」
「別讓那些老人操縱了你,他們跟你說什麼當年的經濟是什麼樣,他們要多『努力』才能過上那樣的日子等等,實際上就是在撒謊罷了。」
「那是他們為自己編造的神話,絕非事實。」
很多網友跟帖,也分享了自己見過或親身經歷的故事:
「我祖母高中都沒畢業,好像連初中都沒,
然後她在華爾街的一家投行找到了工作,我想她上過幾節簿記課程,但也僅止於此了。
如果今天我和她的條件一樣,他們會毫不猶豫地把我的簡歷扔進垃圾桶。」
「我祖父是農村孩子,沒上大學。
他最開始工作是百貨公司的理貨員,等到他退休時,已經是一家業務橫跨多個州的大企業的副總了,
而且他很早就晉陞到了這個等級。這在今天根本不可能發生。」
「確實,絕對不可能,放今天你至少得有個碩士學位吧。」
「我就有個碩士學位,但我懷疑他們都未必會雇我做理貨員……..」
「這事我有發言權,我也有碩士學位,但Costco甚至都拒了我。」
「我就是所謂的『老一輩人』,我可以確認,樓主說的話全是真的。
1976年,我住在一個兩室的公寓里,租金是75刀一個月,還包水電。
我的收入?僅僅是在電影院做兼職,加上我前妻偶爾做些建築之類的零活。
現在的經濟是我有生以來見過最差的。我不知道大家是怎麼過的,尤其是有孩子的。
醫療、大學學費,都貴得要死,房子價格坐火箭一樣往上飆,
無家可歸的人越來越多,現在六成美國人都過著月光的日子,一點積蓄都沒有。
有的老人是想洗白自己,有的根本就是無視現實——他們長大的那個環境早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戰爭時期,我祖母在布萊切利園(二戰時期英國政府主要在這裡解讀密碼)工作,她的文憑是什麼呢?她『在女人當中算機靈的』(她的原話)。
『機靈』——當年為同盟國頂級密碼破驛站工作的標準也不過如此,為啥今天這就不夠了呢?」
「現在碩士學位就是新時代的學士學位了。
我認識一個老人,只有高中學歷,現在要退休,職位空出來,結果公司的要求是至少有學士學位。這太荒謬了。
他的工作需要的能力無非是打字、在工作中學習思考,但這些老混球偏偏決定,
你必須得花大錢接受高等教育,才能做他們——一群只接受過公共教育的人——乾的活。」
「60年代,我媽媽給倫敦證券交易所幹活。
她沒有文憑,那甚至是她的頭一份工作……她就直接走進去,求一份工,然後很顯然,這奏效了。
她後來為了生我放棄了工作,她對這事總是特別不滿,
她也不理解人們為什麼不能像她一樣,隨便走進一家公司,當場要一個職位,買房,過上美好的中產生活。」
「我外婆在銀行上班,養活了三個孩子,還有在戰爭中殘疾的我外公,同時還住在一間三居室里。
我媽根本不明白我為什麼總是沒錢,總說我明明有文憑,有份不錯的工作。
天吶老媽,你自己的房子賣了兩百萬,外婆的房子賣了五十萬。
我過著月光的日子,手頭只有微薄積蓄,是因為我的房租比你這輩子的房貸都要高,還是在有個室友分攤房租情況下。」
「在我住的地方,最低工資仍然是7.25刀/小時,所以企業們認為給到10刀~10刀已經相當慷慨了。
問題是在這個物價下,你時薪不到20刀根本養不活自己。
我壓根不明白為什麼這個模式可以一直這樣持續,我意思是,總得tm有點妥協吧。」
「我們現在的失業率已經是歷史最低了,但問題不在於失業,在於市場上的工作全都很屎,工資低得要命,人要打三份工才能勉強吃上飯,這不應該吧。」
「的確,我們這代人比他們方便奢侈不少,但想過上穩定的生活,卻更難了。老人們雖然沒有這些方便的東西,但通向穩定生活的路卻簡單不少。
問題就在於,老人們經常會想『你們放棄掉大手大腳的生活,像我們那時候一樣不就得了』,但即便我們只要房租、食物等基本的東西,那也一樣不夠。
1970年,房租中位數和最低工資的比率是67.5;
2022年,這個數字變成了276。
這意味著在1970年,每月僅需工作67.5小時就能把房租賺回來;
但在今天,你需要276小時。」
「我在聯邦有份工作,要學士學位的。每年大概44K,不算差,但我的房租就要1500,這已經是我能找到的最便宜的了。
我還有其他兩份工作,一是在國民警衛隊服役,每月能多領250美元,每逢周末,我還會去當地的滑雪場上班。
我同事大概在聯邦工作了二十多年,聽到我有其他兩份工,他驚呆了。
『你是無聊了還是怎麼著?』,他問。
不,我付不起房租,食物,車貸,學生貸款——這些都是我找到這份工作的必要前提。所以沒錯,我必須得打三份工才能養得起自己。
有一個同事跟我說,你當時應該全款交學費來的,他在80年代就是這麼乾的。喔謝謝啊,我怎麼就沒想到呢?!」
「90年代那會,你找一份每周30小時,付最低工資的工作就能活得挺好了。
我當年在Taco Bell(連鎖快餐廳)上班,住了一個挺好的公寓,
這甚至是我升任經理之前的事。
我賺的錢足夠我每天晚上都喝酒抽煙,周末我們偶爾還去墨西哥旅遊party。
生活很輕鬆,我經常加班,大概每周能幹80小時那種,
因為我無聊了就是喜歡在店裡玩。
因為即便在休息日,店裡也提供免費食物。
大多數僱員每周也就工作個25~35小時吧,這樣就夠他們吃穿用度了。」
「我時常想到這個問題,我兩邊的祖父母都是那種特別特別工薪階層的,但他們都有自己的房子。
我爺爺在工廠上班,奶奶不工作,倆人就這麼過的。
我外公外婆都工作,外婆是高中的清潔工,外公開計程車,
就這樣,他倆買了棟漂亮的半獨立式house,夏天還會去法國度假。
當年『工作不夠努力』的標準到底是什麼?
我干著兩份全職工作,同時還在試著拿碩士學位,同時還在接受自己正在一天天衰老,成家已經太晚,也買不起房子的現實。
這一切到底有什麼意義?」
「在老一輩人創造的世界裡,我們只是NPC罷了。在他們創造的世界裡,你需要賺到六位數才能活下去——也僅僅是活下去而已,但也就兩成的工作能給到這個工資吧。這他媽都成了某種《飢餓遊戲》式的狗屎了,這怎麼能持續呢?」
「有意思的是,老一輩人聽到我們說『你們走的路更輕鬆』時,會變得很生氣。他們好像不理解我們的意思,我們不是說你們工作不努力,不是說你們的努力不該有回報,我們僅僅是希望工資像你們那時候一樣『值錢』。」
「對他們而言,生活確實很簡單,但現在更難了。
老一輩人認為他們很努力了,但他們沒有意識到的是,如今光是「努力」,已經不夠了。
房地產對於很多年輕人來說已經是不可想像,
有營養的食物很貴,自己做的話又沒時間,
很多人都打著不止一份工。這還沒算上養孩子的花銷。」
似乎每一代人,都要被老一輩人diss一遍才算完。
看完網友們各種「破防」發言,只能說成長在不同的時代,真的是很難相互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