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華人日記:美國進入「大撕裂」時代!種族主義抬頭,階層撕裂加劇
美國如今正處在一個「大撕裂」時代。
除了族群撕裂,代際撕裂和階層撕裂也正愈演愈烈。
這是一個「大撕裂」時代,每個人心中似乎都有著某種情緒。
本文是一位生活在紐約的華人愛莉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美國期間寫的日記。
圖片來源 / 新華社
愛莉是一位生活在紐約的華人。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美國之際,她養成了寫日記的習慣。
在一篇日記中,她這樣寫道:
「我特別查閱了歷史資料,了解到歐洲殖民者是如何通過傳染病給美洲原住民帶來了滅頂之災,如果有人因為疫情攻擊身為華人的我,我將搬出歷史予以反擊!」
愛莉之所以有此準備,是因為她聽說了不少華人無緣無故受到攻擊的案例。她也勸我出門小心。
在我的個人生活中,暫時還沒有遇到種族主義者的襲擊。
我居住在此次疫情的重災區——紐約皇后區,這裡的鄰里街坊都很友善,從偶爾的交談中可以發現,大部分人都對特朗普的「中國病毒」說法不以為然。
但我個人的感受,在紐約這種多元化都市的經驗,可能並不具備代表性。我從多個渠道了解到的情況是,此次疫情引起的種族主義抬頭,應該是個普遍的事實。而受害者也不僅只有華人或者華裔,整個亞裔群體應該都感到了某種惡意。
有關種族主義的爭論,最近達到了高潮。
導火索是2020年總統大選華裔參選人楊安澤的一篇評論文章。我相信他的原意是好的,希望針對亞裔群體在疫情下遭到日益嚴重的種族歧視給出一些建議。但結果事與願違,他遭到了亞裔人士的口誅筆伐,為此甚至上了熱搜。
一場族群撕裂,正赤裸裸地暴露在世人面前。與它相伴相生的,還有代際撕裂和階層撕裂。不妨這樣說,美國如今迎來了一個「大撕裂」時代。
1、從一篇評論說起
讓我先從4月1日楊安澤發表在《華盛頓郵報》上的評論文章說起吧。
在這篇題為《我們亞裔美國人不是病毒,但我們可以成為治癒的一部分》的文章中,楊安澤提到自己最近去超市購物,三名站在超市門外一起聊天的中年男子中,有一個抬頭看到他,眉頭就皺了起來。
楊安澤 圖片來源 / 百度百科
「多年來,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了這一點:我為自己身為亞裔感受到了不自在,甚至有一點慚愧。」
楊安澤說,自己當然認為種族主義不是一件好事,但是光在嘴上說拒絕種族歧視是行不通的。亞裔美國人應該向其他人「證明」自己是美國人。
「我們亞裔美國人,需要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擁抱和展現我們的美國性。」 他寫道,「我們需要站出來,幫助我們的鄰居,捐贈物品,投票,穿紅白藍三色的衣服(這是美國國旗的顏色),當志願者,資助援助組織,並竭盡全力促成這場危機的結束。」
評論發表後,社交媒體迅速炸開了鍋。
《赫芬頓郵報》亞裔記者Marina Fang在社交媒體上寫道,楊安澤表示,要打擊種族主義,亞裔美國人必須「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擁抱和展現我們的美國性」。
Marina Fang指出,1,他錯了。2,幾代人以來,我們一直被要求「證明我們的美國性」,但我們仍然被視為「別人」。
來自新加坡的專欄作家Melissa Chen寫道,她剛剛發現亞裔美國人對楊安澤是多麼憤怒,因為他竟然說亞裔美國人處理種族歧視的最佳方法是挖掘「美國性」。
這兩條評論極具代表性,來自具有理性思維的意見領袖,並非普通網民的情緒發泄,獲得了成千上萬個點贊。它們都指出了一個重要問題:如果一個族群需要「證明」自己,潛台詞就是他們先天比別人「矮一頭」。
2、過去幾周,針對亞裔美國人的身體和語言攻擊數量激增
楊安澤的說法,令他迅速受到了亞裔群體的口誅筆伐,Andrew Yang(楊安澤的英文名)迅速登上了熱搜。
還有評論指出,他的言論「反向激勵」亞裔群體團結在了一起。
當然,我也相信,楊安澤的本意,絕對是為亞裔爭取權利的,而他也確實希望,亞裔通過自身的努力,改變事實上的弱勢地位。僅僅從他的評論文章中拎出幾句話,就給他貼上「自我矮化」的標籤,顯然是不公平的。
但他的一些說法,確實引發了軒然大波,這也是不爭的事實。在這背後,則是最新的統計數據已經表明,種族主義正在不斷抬頭。
過去幾周,針對亞裔美國人的身體和語言攻擊數量激增。向非營利性組織Crisis Text Line尋求幫助的來電者中,亞裔的比例已從5%上升到了13%。以往存在於社會中的某種輕蔑或刻意疏遠,已經發展成不加遮掩的挑釁或攻擊。
亞裔美國人公平推進組織2016年起建立了一個網站,專供人們提交仇恨犯罪的報告。在美國疫情爆發之前,該網站平均每周大約接到一起投訴,現在每天都有好幾起。
美國媒體日前曝光,一名男子涉嫌在德克薩斯州的一家超市內捅傷三名亞裔美國人。
犯罪嫌疑人表示,他認為這家人是中國人並感染了新冠病毒,所以刺傷了他們。
我在社交媒體上看到,不斷有亞裔投訴稱,自己走在路上,常常莫名其妙被人吼。
他們其實都不是華人,只是在其他族裔眼中,根本看不出區別。
3、族群撕裂已經出現,並在持續加劇
亞裔美國人公平推進組織負責人說:「不僅是謾罵,人們正在受到傷害。不正確使用病毒名稱,等於在給傷害行為開綠燈。」
不少觀點都認為,特朗普總統的言論,助長了美國各地針對亞裔群體的歧視氛圍。
此前的一段時間,特朗普堅持使用「中國病毒」一詞,他的顧問和盟友也在各種場合反覆使用這種說法,這不僅招致了中國的強烈譴責,也引發了美國國內的強烈對立。
包括世界衛生組織在內的團體都建議,不要將地理位置與傳染病的名字掛鉤,並強調將傳染病與族裔群體聯繫起來的做法,將會導致族群撕裂和仇外氛圍。
一些民主黨人和亞裔領袖也對種族主義和族群撕裂發出了強烈警告。
身為國會亞太裔美國人黨團主席的趙美心此前致信同事,敦促他們不要傳播錯誤觀念。眾議員孟昭文近日提出了一項決議,譴責與疫情相關的反亞洲情緒。
我在社交媒體上把這些有著亞裔背景的政治人物都關注了一遍,本想藉此更加了解疫情之下的政治和社會氛圍,不料自己的社交媒體賬號都成為了某些極端分子的攻擊對象。
有人刻意在我的賬號下使用「武漢肺炎」這樣的字眼,還有人煞有介事地陳述著各類陰謀論,他們根本就不認識我,只不過見到了China字樣,就草草發起了攻擊。
講句公道話,在現實生活中,我並沒有碰到這樣的人。但在互聯網上,極端分子越來越多,這是事實。
在一片反彈聲中,特朗普最近已經停止使用「中國病毒」的措辭,並在公開場合提到了中國的援助,並示好亞裔美國人。
但人們的直觀感受和統計數據都能證明,族群撕裂已經出現,並在持續加劇。
4、美國如今正處在一個「大撕裂」時代
美國如今正處在一個「大撕裂」時代。
除了族群撕裂,代際撕裂和階層撕裂也正愈演愈烈。
在社交媒體上,最讓我哭笑不得的,還不是極端分子對亞裔群體的無腦攻擊,而是一些年輕人竟把新冠病毒稱為「嬰兒潮一代消滅者」(BoomerRemover,還有專屬的#標籤)——因為它對老年人最為致命。
老年人則奮起反擊,批評學生群體在疫情肆虐之際,竟然還在開「新冠派對」(CoronaParty)。
對於這種現象,哈佛大學社會學系主任傑森·貝克菲爾德說:「病毒本身並不導致撕裂。撕裂是人們對於如何對待這種病毒做出的選擇。這讓他們可以撇清自己的責任,或者把責任轉嫁給自己不喜歡的人。」
而影響最深遠的撕裂,或許要屬階層撕裂。
美國一主流媒體在近日的一篇題為《疫情之下的「白領隔離」暴露階層撕裂》的文章中指出,美國人對疫情的反應,令階層鴻溝變得赤裸起來,暴露在醫療保健、育兒、教育、生活空間,甚至互聯網帶寬等各個方面。
在政府出台大範圍「居家令」的情況下,只有約三分之一的美國勞動者有居家的資本,其中大多數都是白領,收入較高,享受良好的醫療保險和帶薪休假政策。而製造業的藍領工人,或者那些在藥店和餐館工作的人,並沒有選擇在家工作的「資本」,也無法享受帶薪休假和醫療保險。
在美國,收入前25%的人當中有90%的人可休帶薪病假,而收入在後25%的人中只有47%的人可休帶薪病假。蓋洛普的一項調查發現,去年有26%的美國人因為負擔不起醫療費用而推遲了治療。
不用說,疫情已經成為了窮人的巨大負擔。
5、每個人心中似乎都有著某種情緒
我聽說,在紐約,富裕的城市居民已經逃離了曼哈頓的狹窄公寓,前往位於長島的鄉間別墅暫避風頭。
在德克薩斯州,富人花費數十萬甚至上百萬美元,打造起了自己的安全設施和地下掩體。
因為工作關係,我還跟一些家族辦公室打過交道,聽說當前的私人飛機需求正處於井噴狀態,同時爆發的還有富二代群體的精英家教需求。
據媒體曝光,好萊塢精英,比如明星、經紀人、製片公司和電視網高管在很多情況下都可以快速電話預約門診醫生,許多一線明星會在私人診所就診。
而窮人,只能躲在逼仄的家中,祈禱自己不要面對哪怕幾百美元的賬單。
這是一個「大撕裂」時代,每個人心中似乎都有著某種情緒。
但與許多國家不同,美國人的「有限政府」觀念深入人心。這種情況下,除了四年一次的大選,似乎找不到釋放情緒的出口。
在被問及疫情之下「富人優先」的問題時,特朗普倒是意味深長地說了一句:「也許這就是人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