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英兩位百歲老人「奇緣」,網友看完都羨慕
筆友這個詞,就像時代的產物,在電子設備發達的今天,已經慢慢從人們的視線中消失。
然而,對於一些人來說,這依舊是一輩子的記憶。
兩位百歲老人的筆友自20世紀30年代起就相互通信,現在仍在大西洋彼岸寄信。
來自英國德文郡霍尼頓(Honiton)的傑夫-班克斯(Geoff Banks)和來自美國德克薩斯州的塞萊斯塔-伯恩(Celesta Byrne),在他們都是20多歲的時候開始互相通信,並將他們的友誼延續到現在。
1938年,傑夫最初在參加一個連接英國和美國年輕人的教育項目時,得到了塞萊斯塔的地址。
兩人很快就建立了友誼,彼此詳細介紹了他們的生活以及在德文郡和德克薩斯州不同的文化故事。
隨著他們生活的繼續,充滿了起伏,兩人仍然確保保持他們的跨大西洋友誼。
2002年,當班克斯先生訪問紐約時,兩人終於見了一面,彼時兩位老人都已經80歲。
不過由於年歲越來越大,他們最終將手寫信件換成了電子郵件,這樣可以語音輸入更加容易。
不過在雙方孩子們的努力之下,老人終於接納了視頻電話聊天。
在談到他的筆友時,班克斯先生說,”這麼多年來,給她寫信是一種極大的滿足,她是一個非常有趣的人,我知道了很多發生在德州小鎮的故事,當然我們交換故事,她非常好說話。」
寫信除了有彼此家鄉的故事外,還有很多歷史也被寫入了信件。
1938年第一封信發出後不久,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他們那時候還不知道世界即將被一場持續六年的衝突所支離破碎,全球有5000萬人喪生。
隨後美國和英國也都陷入大蕭條時期,這是一個大規模失業和經濟掙扎的時期。
在伯恩女士的故鄉德克薩斯州,該州因沙塵暴的屢遭破壞。上個世紀中期德州是一個嚴重的沙塵暴和乾旱的時期,幾乎無法耕種。許多德克薩斯人因天氣原因而死亡,還有牲畜和毀壞的莊稼。
在那裡種族隔離還是合法的,這離《民權法案》還有大約三十年。
1938年,英國也在奉行綏靖戰爭的外交政策。首相簽署了《慕尼黑協議》,努力避免任何潛在的戰爭並與希特勒進行談判。
對於20世紀30年代的英國年輕人來說,生活也有很大的不同。孩子們可能會在14歲左右離開學校,被送出去工作。他們中的許多人很快就會被疏散到遠離轟炸的鄉下。
這些文字都流淌在兩人無數封信件中…
既然都是年輕人,又是男孩和女孩,還能通信這麼多,那麼他們有沒有戀愛過?
不單外人好奇,就連孫輩們也一代代詢問這個話題。
但是老人們表示,我們只是朋友,就像你和鄰居聊天一樣。不需要刻意討好彼此,講的都是真實發生的故事,所以我們才能做了80年好朋友。
經過這麼長時間的友誼,這兩位百歲老人堅定地表示,有人電話視頻,他們將儘可能長時間地保持他們的友誼。
華人文化中講:君子之交淡如水。在如今這樣浮躁的社會中,還能有這樣的友誼,著實令現代人感到羨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