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助商家(廣告位:+1678-685-8086)

英國華人家長講述孩子被霸凌經歷:兒子被叫「Banana」

僑報網訊】校園霸凌是一個全球化的現象,發達國家的霸凌現象也很嚴重。英國校園也存在校園霸凌的現象,近日,兩位在英華人家長講述了孩子遭遇霸凌的經歷。

英國華聞周刊微信公眾號「華聞派」30日報道,英國華人吳女士講訴了一次自己的經歷,她稱:「有一次鄰居的孩子和我孩子見面打招呼,直接稱我的孩子為『Banana』,當時我兒子反應很激烈,說了好幾遍『You are banana』。」吳女士當下懵了,不確定鄰居孩子是否正在言語霸凌。

當地華文媒體表示,「Banana」這個詞的含義確實模稜兩可:一方面是「香蕉人」,指長著黃種人的臉,但卻完全按西方的價值體系生活的人,是專門針對亞裔的貶義詞;「Banana」也有「crazy」(玩得夠瘋)的意思,則為中性詞。

有朋友建議吳女士,不管對方的出發點是什麼,自己的孩子明顯覺得被冒犯了,對方也沒有就此作出解釋,或者解除誤會,那麼就需要告誡鄰居的孩子,以後不可以這麼說。畢竟,家長是保護孩子免受霸凌的重要防線。

在英生活的曹某則提起自己女兒在英國讀高中的經歷。他回想起來還覺得有些難過:「女兒在英國念初中,對環境還不是很適應。她所讀的學校沒有幾個亞洲人,所以許多人視她為異類,常常捉弄她、嘲笑她。」曹某稱,女兒天天哭,說不想在這裡念書,他還帶女兒去看過心理醫生。

曹某表示:「女兒還是不想在英國讀書,我只好把她送回中國接受初高中教育。」曹某建議家長在給孩子擇校時要謹慎,盡量選擇包容性強、文化多元的學習環境。

另據僑報網此前報道,近日,布魯克林再發生針對華人的種族主義霸凌,一名華裔幼童在校車上遭非裔女同學當眾辱罵,污言穢語抹黑華裔社群。校園霸凌加上種族歧視,華人孩子的身心健康正面臨嚴峻威脅。

據了解,受害華童從今年9月開學後,便在學校幾次三番被同學欺負,偷拿、偷吃、霸佔物品,家長向學校多次投訴卻毫無結果。

據悉,上述歧視事件受害華童僅僅六年級,從9月新學年開始在布魯克林東部磨坊盆地(Mill Basin)的HLA猶太特許學校(charter school)上學,誰知竟屢遭外族裔新同學針對欺凌,痛苦不堪。

男童媽媽林女士(化名)介紹,孩子自從開學後就頻頻遇到同學小偷小摸,甚至直接霸佔。譬如有同學當面說:「這個鉛筆是我的!」然後就把鉛筆搶走,實際上鉛筆明明是自家小孩的。

林女士形容,光她知道的類似情況就在9月24、27、28日多次發生,包括10月2日,兒子帶到學校的餅乾點心都被人偷吃一空。兒子還因為被同學用球砸傷胳膊進過醫務室,明顯遭到針對,猖狂惡行令人氣憤。

報道指出,最惡劣的一次欺凌發生在9月28日放學時分。當時在一部校車上,一名三四年級大小的非裔女同學當眾沖華童口出惡語。歧視和侮辱讓華童大受打擊。林女士得知事情經過後,當天下午趕忙帶孩子返回學校投訴,但連續幾日總是被校方以各種理由推諉搪塞,直到最後也沒有得到任何說法或解決。

被逼無奈,林女士只得匆忙給小孩辦理轉學,好在兒子成績很好,轉到新學校馬上安排進了最好的班級,目前一切正常,沒有再受到不公正的對待。

事情發生後,林女士曾致信布魯克林華康會會長陳麗娜求助,諮詢該如何應對霸凌和歧視。陳麗娜指出,近期針對華人的社會氣氛不斷緊張,華人孩子在校園裡也受到大環境影響,遇到的種族歧視言論越來越嚴重。她強調,如果孩子受到歧視,家長絕不能選擇沉默、坐視不理,一定要馬上站出來說出來,給孩子撐腰,避免年幼孩童出現心理陰影。

「我們一定要培養孩子的強者心態,不能讓孩子為自己的族裔感到自卑,『不想當中國人』,」陳麗娜表示,「不要怕英文不好,可以自帶翻譯或讓學校提供翻譯,這是家長的權利。如果投訴到學校不受理,家長還可以報警,投訴教育局,向民選官員求助。你不保護孩子,誰來保護他們?」

她建議華人家長平時多和孩子溝通,了解子女在學校的經歷和遭遇,必要時一定要果斷站出來,為小孩撐起一片天。(完)

本文由【北美海客生活網】整理編輯,原文轉自僑報,若有侵權敬請聯繫我們;圖片取自網路,版權屬於原作者。轉載請註明出處!

小編

關注北美生活網,即時收取北美華人相關的各類衣食住行,吃喝玩樂等生活資訊和實用信息。幫助你了解海外華人社區的各種新聞、活動,提供一個與其他同城華人隨時無界限共同交流的生活信息平台。

相關商家(廣告位:+1678-685-8086)

您可能還喜歡...

發表回復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