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有問題,腳會告訴你!腳部出現9種癥狀,危險,別拖!
中醫認為,腳是人體「第二大腦」,腳上的穴位是身體所有部位中最多的。而且雙腳是支撐人體全部重量的器官,每一隻腳每天要承受很大的壓力,因此腳出現的問題也很多。
相比其他器官,腳很容易被我們忽視。一旦出現問題,將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極大的不便,如果你的腳出現了以下這些變化,一定不能掉以輕心!
腳部出現9種癥狀,很危險!
1. 雙腳浮腫
長時間的腳、腿部腫脹/水腫,可能是下列疾病:
- 充血性心力衰竭、血液循環不暢或靜脈功能不全等心血管疾病;
- 淋巴系統障礙(淋巴水腫);
- 腎病或甲狀腺疾病;
- 感染(蜂窩織炎);
- 腿部血栓。
但雙腳腫脹還可能是由於長期保持同一個站姿或坐姿引起的,在懷孕期間特別常見,此類浮腫通常問題不大。
2. 腳部潰瘍且不癒合
如果腳部出現了潰瘍,且久不癒合,需要特別小心。
有三個主要原因:
- 感染
- 反覆遭受異常壓力(由骨骼畸形或者不合適的鞋子引起的)
- 血液循環不良。
糖尿病患者腳部特別容易出現無法癒合的傷口,因為糖友的知覺、循環和癒合能力都有所減弱,因此糖友要每天檢查雙腳,觀察是否存在壓力或者傷口癥狀。
但某些情況,傷口不癒合是存在異物甚至皮膚癌(惡性黑色素瘤)引起的。
3. 腳部燒灼樣痛
腳部燒灼似的疼痛,最常見的原因是糖尿病引起的周圍神經病變。但也有可能是缺乏維生素B、酗酒或者接觸了工業化學品因其的周圍神經損傷。
4. 大腳趾疼
大腳趾突然紅腫、疼痛和腫脹是痛風的典型癥狀。
大腳趾痛有時候可能是其他疾病導致的,包括骨關節炎、拇囊炎、籽骨炎(大腳趾關節小骨頭炎症)、骨折、關節感染、趾甲內生、草皮腳趾傷。
有時候,也可能是軟組織和韌帶拉伸、損傷引起的。
5. 第三、四腳趾疼痛
第三個和第四個腳趾疼痛,可能是長了莫頓神經瘤,它是由於神經的過敏和發炎導致的,會使得周圍組織增厚、出現疤痕。
疼痛感可能是間歇性的、逐漸到輕微麻木,再到極度疼痛。鞋子過窄、過緊可能加重病情。
6. 腳部瘙癢
最常見的原因是腳氣,即一種真菌感染,除了瘙癢,還能導致腳底出現紅色皮屑,或者是腳趾之間的皮膚出現裂紋。
另一個常見原因是患上了接觸性皮炎,可能是化學物質、肥皂、乳膏或者襪子和鞋子的材料引起的過敏。
除了上面兩種情況,更為麻煩的是免疫系統過度反應導致的牛皮癬,這是免疫系統病不容易治療。
可使用藥膏來緩解瘙癢癥狀。
7. 趾甲發黃變厚
甲真菌病是一種會讓趾甲變色、變厚的真菌感染,可能導致指甲變黃。
腳趾甲發黃的其他原因包括淋巴水腫、關節炎、肺病以及過緊的鞋子和運動啟停引起的重複性損傷。
8. 趾甲呈勺狀
凹甲有許多原因,其中一個常見原因就是缺鐵性貧血。接觸工業溶劑和化學品也可能導致指甲像勺子一樣向上生長。
某些系統性疾病也有可能是罪魁禍首,比如系統性紅斑痤瘡、甲狀腺功能減退以及雷諾氏病。
9. 趾甲變白色
很多情況都會導致趾甲白色,比較常見的一個原因是牛皮癬,這會影響指甲的外觀和顏色。
其他會導致指甲變白的常見原因還包括:
- 酵母菌和真菌感染;
- 外傷或者鞋子不合腳引起的趾甲創傷有時會導致液體累積,抬高趾甲,使其呈現白色。
某些情況下白色趾甲可能預示著更加嚴重的疾病,比如肝病、糖尿病或者充血性心力衰竭。
堅持3個護腳方法
1. 搓 腳
每天洗(泡)腳擦乾後,將手掌搓熱,然後再用發熱的掌心去搓腳心,左右腳各100下,長期堅持,可以起到降虛火、滋腎的效果,對防治腳部酸痛、消腫等也有一定的幫助。
2. 踮 腳
久坐久站的人,很容易感到下肢酸脹,多半是下肢血流不暢引起,還容易發生下肢靜脈曲張,所以這類人群不妨多做踮腳動作,可有效促進下肢血液循環。
3. 腳趾抓地
保持站立姿勢,同時將雙腳貼合地面,與肩同寬,然後用腳趾先抓地,再放鬆,交替刺激經絡,長期堅持,可調整局部的血液循環、調節肌肉的功能,起到強身健體的作用。
腳部健康關係到我們身體整體健康,所以對於腳部,我們也要做好保養工作,一旦出現異常,及時就醫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