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禁!多州立法:餐館等不可再悄悄收附加費!$48餐費$21是加收…
據星島日報報道,消費者購物喜歡明碼實價,但現時在商店最後實際支付的金額,可能比貨架標示的還要多。
有零售分析師表示,愈來愈多商家將貨品和服務成本拆分開來,例如對信用卡客人額外收取3%附加費,促使總統拜登決定將有關問題納入優先處理事項。
《華爾街日報》報道,無論是音樂會門票、餐廳收費或航班預訂網站,消費者看到的價格,很少是最終需要支付的金額。
創作歌手羅傑斯(Maggie Rogers)看到網站收費問題後,早前呼籲歌迷改往實體售票處購買表演門票,以免網站收取額外費用。
有商店老闆表示,額外收費主要用來支付交易成本。但零售分析師、消費者金融保護局(CFPB)等倡議組織認為,這種二次收費削弱人們貨比三家的能力,商店也可藉此收取比標示更高的價錢,意味消費者實際上需要支付更多費用。CFPB更直言,消費者購物時只會考慮價錢標示,不會是交易所需費用。
在廣告公司任職創意總監的沃克(Bradley Walker)與妻子韋弗(Noelle Weaver)就是在二次收費下花費更多。他們早前入住紐奧良1家酒店,原本以為4晚收費719元,但收據卻顯示另外235元稅款和費用,酒店之後更收取50元「提前入住費」。
沃克形容酒店只是「儘可能多地賺錢」,向實際上免費的東西徵收額外費用,毫不在乎他們會否再次光顧,他作為消費者其實只想知道要花多少錢,因此未來租住酒店或租車,將取決於哪家公司能夠提供固定的預付費用。
北卡州婦人布里奇曼(Merrilee Bridgeman)在髮型屋也有不愉快經歷,她說自己的剪髮費用100元,女兒也要40元,洗頭費卻要另外計算,而且屬於強制收費。布里奇曼認為她們進店時,店家會主動奉上茶水,但又會「為了兩湯匙洗髮水」零打碎敲地榨取更多金錢,增加消費者下單和結賬時的「疲勞感」。
西北大學凱洛管理學院(Kellogg School of Management)市場學教授切爾內夫(Alexander Chernev)也指,早前在聯邦快遞(FedEx)郵寄文件,原本以為只需10元,可是最後連同燃油費等花了38元。切爾內夫認為,附加費用會使消費者覺得不公平,而且削弱商家與客戶的關係。
多州立法限制隱藏收費
聯邦政府估計,美國人每年支付超過900億元「垃圾費用」,包括信用卡、外賣速遞、銀行透支甚至活動門票手續費等。
國會去年4月提出法案,限制和消除對消費者徵收過高、隱藏和不必要的費用,類似措施最近已經在紐約和伊利諾州參議會通過。加州7月1日也開始禁止任何隱藏的服務費,新法也會禁止餐廳在賬單上,向客人收取特別附加費。
在紐約布碌侖任職活動策劃者的費爾布拉澤(James Fairbrother)表示,外賣運費現在如此之高,以至於他幾乎無法將這種便利服務合理化,他說運費相當於實際訂單的一半,例如餐費48元,但稅金、運費和小費卻要21元,所以有時他會取消預訂。
全國餐飲業協會報告指,2023年有16%餐廳在客人賬單增加某種附加費,而協會2022年首次提出這項問題時,比例只有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