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起,信用好的美國民眾,貸款要每月多出錢??
最近不論是華人私下還是微信圈裡,都在爭論「5月1日,信用好的貸款要出更多費用」。
有網友說,就是誰信用好誰多出錢,讓信用好的補貼信用差的,這是鼓勵大家都賴賬。
而另外一部分網友說:上面完全是造謠,根本不存在多出錢。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華盛頓時報(Washington Times)最早報道了該政策。
文章中說聯邦政府將從5月1日起實施一項新規定,信用評分良好或能負擔較高頭期款的購房者,每月支付的房款利息及費用也更高。
作者指出這樣做的目的在於補貼信用評比風險較高但也有購屋需求的民眾。
當局解釋這是聯邦住房金融局(FHFA)推動經濟適用房措施的一部分,希望此舉能解決美國的住房負擔能力挑戰,FHFA通過降低這些借款人的LLPA來縮小差距。
華盛頓時報稱,根據該規定,信用評分在680分以上的購房者在辦理40萬美元的住房貸款時,據說每月要比信用較差的人多支付約40美元。
據《紐約郵報》報道,分數在680分至780分以上的高信用消費者將看到抵押貸款成本的飆升,那些在房屋上支付15%至20%首付的人感受到最大的增長。
新規定將適用於5月1日之後買房或重新貸款的民眾。
(圖源:世界日報)
據世界日報報道稱,這項新規定顛覆了市場一直以來的慣例。
目前市場上是良好的信用紀錄有助於爭取到更多的貸款選項,甚至可以得到較低的利率或相對便宜的貸款。
但新規反而是信用風險較高或付不起更高金額頭期款的購屋者,反而有資格獲得更低利率的貸款及更多費用折扣。
不過也有不少研讀了該新規的網友表示,這並不象文章里說的這樣。
(網友留言截屏)
雖然小編沒有看懂到底是增長了還是沒有。
但是目前,在包括房利美在內的任何政府官方網站上還沒有找到任何關於某些購房者的額外費用,也找不到這些費用具體是多少。
目前大部分媒體的報道都是基於《華盛頓時報》的報道數據。
所以希望大家先不要過早下結論,我們可以再等等看細節,不過這件事情確實被搞得有點複雜了。
海灣資產及房屋貸款公司(Bay Equity Home Loans)資深放款主管萊特(Ian Wright)對於這個變化也表示:將事情過度複雜化,太多的文書作業和行話術語會讓消費者無所適從。
奧巴馬政府時期的聯邦住房管理局前專員大衛-史蒂文斯(David Stevens)在社交媒體上寫道:”這種混亂的方法不會奏效,更重要的是,對於一個在過去12個月後掙扎著重新站起來的行業來說,現在是再糟糕不過的時機了”。”在春季市場開始的時候這樣做,幾乎是對市場、消費者和貸款人的冒犯。”
但由拜登總統任命的聯邦住房金融局局長湯普森(Sandra Thompson)則強調,新徵收的費用是為了加強對收入或財力有限的購屋貸款人的支持,確保房地產市場穩定,而且整個變化其實微乎其微。
但史蒂文斯反駁,多收的費用的變化,是有意破壞基於風險來定價的房市傳統;由穩健的消費者來補貼高風險的借款人,與一直以來奉行的準則背道而馳。
最後,小編也要提醒大家,在信息不明朗時,華人朋友千萬不要因此故意毀壞信用分數—這才是最關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