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美國「醞釀多時」的對約2000億美元中國商品的關稅加征落錘。雖然豁免了包括蘋果公司產品在內的300餘項商品,但清單上仍有多達6000種商品類別,幾乎涵蓋美國民眾生活的方方面面,對消費者、產業乃至經濟全局造成傷害已難以避免。
對於川普政府的第二輪貿易制裁,中方迅速地做出「淡定」回應,並發布反制措施,這也必將進一步對美國經濟帶去不利因素。
對於貿易戰的升級,兩國官員嘗試地弱化關稅措施對本國的影響。華爾街也對新一輪關稅政策反應平淡。在越來越多人意識到「損人不利己」的貿易戰對解決美中經貿問題作用甚微時,或許川普是時候換換策略了。
在不少業界人士看來,對華關稅戰對美國的傷害比對中國的打擊要大得多,加征關稅與其說是在懲罰對手,不如說是在打擊本國消費者和企業,並可能干擾美國經濟全局。有分析指出,加征關稅會導致商品價格上漲,而零售商和分銷商面臨增加的進貨成本,只能選擇裁員或漲價的辦法來止損。如果波及範圍擴大,還可能影響宏觀經濟,導致就業崗位減少,物價水平上漲,進而會使美國經濟陷入成本推動型的通貨膨脹,並影響美元利率。川普的關稅大棒最壞的結果可能是會傷敵八百,自損一千。
川普曾許諾要在貿易戰中保護美國消費者,但鑒於本次2000億美元關稅覆蓋商品範圍之廣,這一諾言必定要落空了。「這場貿易戰的每一次升級,都給美國消費者增加了更多風險。」全國零售聯盟(National Retail Federation)總裁兼首席執行官謝伊(Matthew Shay)昨天在關稅政策出台後第一時間發表聲明予以譴責。本次2000億美元的關稅清單中涉及6000多種商品,其中很多都是日常消費品,涉及箱包手袋和護髮產品、鞋履、包裝紙、煤氣爐架、化妝鏡、吸塵器、剃鬚刀、空調、傢具、床墊、兒童護理產品、船隻和拖車等交通工具、羽絨產品……除了直接徵稅的產品,本輪被加稅的產品中還包括許多在第一輪關稅中未被涉及的消費品中使用的原材料。這些關稅會影響到美國民眾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大部分美國消費者恐怕都「在劫難逃」。美國有超過90%的自行車整車和至少40%的進口自行車零部件來自中國。世界知名的自行車品牌Trek公司曾在八月底於國會作證時談到,若加增原定25%的關稅,該生產商每年將額外支付3000萬美元的關稅,這些額外支出將不得不轉嫁到消費者的身上。
著名旅行箱包品牌新秀麗公司公開發信稱若對華關稅繼續加征,該品牌將不得不將產品售價提高10%。深受美國民眾喜愛的箱包品牌瑞貝卡·明可弗公司(Rebecca Minkoff)、製造皮革傢具的皮革奇蹟公司(Leather Miracles)、製造重啟皮划艇的海鷹船公司(Sea Eagle Boats)等也對美中貿易戰給公司帶來的極大影響表示擔憂。這些製造商和零售商們被籠罩在貿易戰的陰影之下,他們將面臨著將市場份額拱手讓給其他無關稅憂慮的競爭對手的風險。
紐約布魯克林水產從業者梅增新今天告訴美國中文網記者,因為零售價格隨著進貨價水漲船高,導致很多顧客不斷投訴商品價格越來越貴。「自從貿易戰以來,產品已經貴了很多了。以前豆豉鯪魚三罐賣兩元錢,現在一罐就要2元錢。從大陸進口的物品有的貴了100%,其它的貴了30%至40%左右。經常有人投訴價格又高了。」從這輪關稅的稅率分階段性實施(9月24日起10%稅率,明年1月1日起25%稅率)上看,消費者在今年節日季不會感受到太大影響,但零售商則面臨著明年春天進貨價格急劇上漲,乃至斷貨的風險。一些手機維修行店、中藥店運營者今天就向本網記者表示,關稅政策不僅提升了進貨價格,還讓他們的進貨渠道變窄,從中國進貨的速度也比原來變慢很多。這對於他們的營業和消費者都帶去巨大的影響。
共和黨元老、眾議院籌款委員會主席凱文布拉迪也表達了對新關稅清單的擔憂。「每一次加增關稅我都在擔心美國人會被迫損失更多錢——這一次是將近一半的來自中國的進口。」川普今天也在譴責中國的推文中承認了貿易戰中,美國農牧場主和工人受到牽連,並用讚揚他們是愛國者的方式進行安撫。但如果「愛國者」的含義是夾在美中貿易戰之間無辜受損,誰又真的願意做這樣的「愛國者」呢?
頗有象徵意味的是,在貿易戰打響之前被視作處境尷尬的蘋果公司在這一輪關稅加征中得以豁免。此前川普曾回應蘋果公司「想避稅,就回美國生產」,但這次還是對很多科技企業的大部分產品開了特赦。這一方面反映出川普在推進對華貿易制裁時面臨的國內壓力,也從在另一方面愈加說明,想要通過打貿易戰的手段來解決經貿問題很可能是南轅北轍。
蘋果公司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全球產業鏈發展。這些印刻著「加州設計,中國組裝」的產品很好地詮釋了美中經貿為美國和全球消費者作出的貢獻。短期內想要改變美國高新產業對美中經貿合作的依賴性是不現實的。從長遠看,美中間在科技產業上繼續加強合作,才是一條對雙方都有利的出路。美國在技術創新和資本運作上的優勢毋庸置疑,但中國在產業鏈的完整性以及研發環境的效率上也為高新行業提供了不可比擬的田地。兩者間的互補共贏已經成為近幾年美中科技企業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作為精明的商人,川普在試圖通過關稅手段奪取談判籌碼之餘,也不會輕易地「撿芝麻,丟西瓜」,豁免蘋果等企業的高科技產品是川普政府為降低美中貿易戰對美國產業和消費者影響的必要措施。關稅稅率先從10%起步,而不是原定的25%,正好避開美國的節日季和中期選舉,也說明了川普在貿易問題上不可能像他說的那樣「任性」。
對於清單上的6000餘種中國商品,商務部長羅斯今天則辯稱,美國消費者可能根本感受不到「貿易戰」帶來的很小的價格波動。「如果對2000億美元商品加征10%的關稅,也就是一年200億美元。但由於這筆錢被分散到上萬種商品上,到最後沒有人能夠感覺到它的影響。」粉飾貿易戰帶來的負面影響始終是川普政府官員的重要論調,美國的強勁經濟表現或許給了他們這樣做的底氣。但這樣的解釋在另一個方面引出對關稅政策「有效性」的質疑。
事實上,美國經濟界人士早就指出,由於全球產業鏈結構和中國經濟體制特點,關稅措施的經濟陣痛也很容易被中國從內部消化。在面對關稅政策,乃至經濟蕭條等不利因素時,中國製造業會採取降價保市場的方式進行應對,一些被動性的改變反而使得中國企業運營更加效率,並獲得在長期上更強的競爭力。另一方面,在中國政府決心減少經濟增長對外貿依賴性的過程中,貿易戰在某種程度上促進了中國加快產業轉型升級的步伐。數據顯示,出口佔中國GDP比重已經從2007年的35%下降到2017年的18.5%,而對美出口去年僅佔中國全年出口額的18%。值得注意的是,在比重持續下降的10年間,只有在2009年全球經濟危機谷底時,中國出口佔GDP比重出現過一次逆勢上漲。
從中國官方的最新回應的「淡定」態度上不難看出,中方對於美方的關稅政策已經有了充足的準備。而不顧川普新一輪2670億關稅威脅,迅速做出600億美元規模關稅反制措施,也反映出中方依舊堅定著自己的立場。中國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星期二就表示,川普希望通過強硬態度獲得談判優勢的策略不僅對中國無效,還「毒害」了談判氣氛。美國股市今天對最新一輪關稅措施也反應「淡定」,一方面是金融界對於貿易戰負面影響有了過量預估,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外界對於川普的這張關稅牌產生了倦怠。
無論美方官員如何粉飾貿易戰對美國經濟的負面影響,美國業界和消費者將要蒙受的損失已不可避免。對於川普來說,他在言語上反覆威脅之餘,具體執行措施時感受到的阻力正變得越來越強。而對於中國,貿易戰加之可能引發的一系列連鎖反應,使得其同樣承受了不必要的風險。在短期內,兩國或許都有能力緩解貿易戰的痛楚,但倘若局面持續下去,傷害難免會被擴大,更重要的是會危及兩國間的互信。與其比拼哪一方先「服軟」,不如更實際地創造積極條件,儘快回歸談判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