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O宣布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為「全球公共衛生緊急事件」
當地時間30日傍晚,世界衛生組織(WHO)總幹事譚德塞在總部日內瓦宣布,中國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PHEIC)」。同時譚德賽表示,對中國政府應對疫情的努力和及時反應表示讚賞,「這不是對中國的不信任,而是擔心疫情在衛生系統脆弱的國家擴散。」
在中國以外的18個國家已有98名新型肺炎感染者
據中新社消息,譚德塞30日宣布,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此前,WHO突發事件委員會已經兩次召開會議討論此事。譚德塞強調,這並非對中國投下「不信任票」,依然對中國抗擊疫情的能力充滿信心。
譚德塞表示,做出這一決定的主要原因「不是因為現在中國的情況,而是因為現在其它國家的情況」;目前世衛組織最大的擔心是病毒可能會傳播到衛生系統較為薄弱且準備不足的國家。世衛組織並不清楚可能造成的危害,因此必須現在採取行動,幫助各國進行應對。
他表示,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前所未有」,中國的應對也「前所未有」;雖然造成嚴重經濟和社會影響,中國政府仍為遏制疫情採取了非同尋常的措施,應該得到讚揚。
譚德賽指出,中國發現疫情、分離病毒,進行基因測序並與世衛組織和全球分享的速度令人印象深刻,中國致力於透明公開和支持其它國家也是如此,「事實上在許多方面,中國都在制定應對疫情的新標準。這並不誇張」。
他稱目前中國以外地區共有18個國家報告98例病例(包括4個國家報告8例「人傳人」病例),但尚未發現死亡病例;與中國的情況相比,病例數仍然較低。
「如果沒有中國政府的努力,沒有他們在保護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所取得的進展,現在我們會在中國以外地區看到更多病例,甚至是死亡病例。」譚德賽說。
記者會上,譚德賽還就應對當前疫情提出多條建議,首先是沒有必要採取無端干擾國際旅行和貿易的措施,「世衛組織建議不要限制貿易和流動」。其它建議包括為衛生系統薄弱的國家提供支持、加快研發疫苗、遏制謠言和錯誤信息傳播、制定應對預案、共享數據等。
對於WHO的決定,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31日表示,我們完全有信心和能力,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華春瑩稱,中方本著公開透明和負責任態度向有關各方及時通報疫情信息、分享病毒基因序列。中方願繼續同世衛組織及各國一道,共同維護全球和地區公共衛生安全。
世界衛生組織30日在瑞士日內瓦舉行新聞發布會,宣布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已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PHEIC並不等於被視為疫區」
北京《新京報》1月31日報道,《國際衛生條例(2005)》規定,「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是按特殊程序確認的不尋常公共衛生事件,它意味著疾病的國際傳播會對其他國家構成公共衛生風險,並可能需要採取協調一致的國際應對措施。而《國際衛生條例》締約國有責任向WHO通報相關疫情和病例。
PHEIC是WHO對流行病的一種較高級別的預警,意味著該事件「嚴重、突然、不同尋常、意料之外」,同時對公共衛生的影響「超出國界」,並可能需要立即採取國際行動。
在宣布某件事構成PHEIC後,WHO一般會同時提出應對局勢的臨時建議,以控制疫情在全球範圍內的傳播。這些臨時建議每三個月需要審查一次。
據香港《南華早報》消息,宣布某件事構成PHEIC最初目的是為了讓國際社會對受疫情影響地區進行財政、資源、醫療等方面的支持,同時確保疫情發展透明度。但同時也提出警告,即不應將其作為經濟上污名化受災國的理由。
《中國新聞周刊》微信公眾號援引美國西東大學外交與國際關係學院教授、美國對外關係委員會全球衛生高級研究員黃嚴忠的話稱,很多人把PHEIC的決定等同於疫情爆發國被視為「疫區」,但是WHO的決定本身不具備對主權國家的法律約束,也就是說,即便WHO不做出宣布,其他國家依然可以根據疫情採取他們相應的措施。所以,這種情況下,恰恰需要WHO站出來對成員國進行協調和指導,以避免那些過度的隔離和限制措施。
非典疫情後,才有PHEIC一詞
事實上,在2002至2003年的非典疫情過後,「PHEIC」這個詞才被創造出來。自《國際衛生條例(2005)》生效以來,WHO共宣布了5次「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2009年4月,甲型H1N1流感傳播到世界213個國家和地區,造成超過1.7萬人死亡。當年4月,WHO宣布甲型H1N1流感疫情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這是自經修訂的《國際衛生條例》2007年生效以來發生的第一起引起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2014年5月,南亞和非洲的脊髓灰質炎疫情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這是一種病毒引起的強傳染性疾病,侵襲神經系統,可在數小時內造成全面性癱瘓。2020年1月7日,WHO專家委員會決定脊髓灰質炎病毒依然是PHEIC。
2014年8月,西非埃博拉病毒疫情被世衛組織宣布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據美聯社報道,世衛組織最初一直拒絕將此次疫情定性為PHEIC,擔心這會損害該國經濟。在宣布之後,時任世衛組織總幹事陳馮富珍也建議,不要對西非施加旅行限制,因為這會導致醫學專家遠離該地區,從而加重疫情。
2016年2月,世衛組織宣布南美地區爆發的寨卡病毒疫情已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當時,該疫情在美洲急速蔓延,巴西最為嚴重。
2019年7月,世衛組織宣布剛果(金)埃博拉病毒疫情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這是繼西非埃博拉病毒疫情後,埃博拉病毒的第二次大暴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