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助商家(廣告位:+1678-685-8086)

兩個案例,看華人在美國養老的方式

在美國的「混合型」社會保障體系下,華人也各有各的養老方式。

住在洛杉磯的90歲康老太太告訴記者,她享有政府的低收入補貼,還有兒女們孝敬零花錢,加上自己的積蓄,日子過得很滋潤。

而「以房養老」的李小姐則認為,在美國,養老還是要靠自己。

90歲老太:「低保隱富」

網上刊出在中國沒有100萬元人民幣就無法養老的文章,不少人會問,那麼美國老人的晚年又是怎麼過的呢,是否也需要很多的錢才能老有所養呢?

帶著這個問題,記者採訪了居住在洛杉磯90歲高齡的康老太太。

據老人介紹,28年前她62歲,兒子辦理親屬移民把她從香港弄到美國,之後兒子便為她申請老人的各項福利,其中包括低收入住房和醫療保險(紅藍卡)。

康老太太很快就拿到了政府提供的兩房一廳低收入老人公寓,房租1200美元/月,但考慮到老人「零收入」,而且兒子也是「低收入」,政府便同意為老人補貼400美元房租,剩餘800美元由兒子支付。

患有關節炎的康老太太行動不便,政府又為她每月支付800美元請了一位女性社工,每周3天到老人家裡為她買菜、做飯、洗衣;政府還為老人提供一個輪椅,讓社工推她出門散步。

此外,政府還為康老太太提供了每月價值200多美元的食品券,解決她的吃飯問題。

老人向記者透露了一個秘密:她在香港有房產,也有一些積蓄,來美國後,3個兒女都給她零花錢,她的小日子過得美著呢,不僅牙齒、眼睛都包括在健保之內,她在80歲之前每年還都在兒女的陪伴下出去旅遊一趟。

康老太太要求記者用化名寫她的故事,因為擔心政府知道會影響她的老人福利。

她低聲說道:「兒女給的零花錢加在一起也有1000多美元,但都是直接交到我手上,不能存到銀行,否則被政府查出我有錢,所有的福利就可能被取消了。」

一位保險業者透露,美國有很多「賬單上窮、口袋裡富」的「低收入」家庭,他們這樣做的目的就是想多享受一些美國的福利。

有些人本來有房子,但為了變成「低收入」,退休前就把房子賣了,政府來查就說賣房子的錢「賭」光了,結果就成了「低收入」,不僅拿到免費的「白卡」,退休後也住進了低收入老人公寓。

失意商人「以房養老」

在美國,許多人有養老靠政府的想法,因為政府為那些無收入或低收入的老人提供了很優厚的福利。

可曾經賺過大錢的李小姐與眾人的觀念不同,她的經歷讓她認識到,養老還是靠自己最穩妥。

家住洛杉磯華人最集中城市的李小姐,40年前從台灣來美做生意,後來乾脆留在了美國。

李小姐是做珠寶生意的,這也是其家族生意。上世紀70年代中期,李小姐在美國批發珠寶,約半個月時間就有兩萬餘美元的收入,而當時的兩萬美元,可在洛杉磯近郊景色優美的半山上買一幢獨立屋了。

上世紀70年代末,李小姐成了家,與先生一起做起了房地產生意。

到了80年代中期,夫婦兩人已賺了幾百萬,在南加地區買下了許多房產,並與人合夥開了保齡球館及日式餐廳等。

可90年代初,美國遭遇了經濟危機,由於投資商業地產不慎,夫婦倆的錢財幾乎全部賠光,兩人也離了婚。

此後數十年,李小姐靠當年剩下的惟一一幢房產維持生活。

她將這幢3室加一個地下室的連體住宅樓出租給5個房客居住,租金所得除了每月支付銀行800美元的房產貸款與150美元的社區服務費,以及每年2700餘美元的地產稅外,她還剩下一些可供生活的現金。

看病基本不用花錢,李小姐是美國公民,既有聯邦政府提供的醫保又有加州政府提供的醫保,但前提條件是,在百年之後,她現有的房產要歸政府所有。

李小姐沒有孩子,不在乎身後的房產,她對目前的生活現狀感到滿足。

依李小姐目前的收入水平,她可以申請聯邦政府的生活補助金。

政府官員在審查申請人的資產狀況時,不計算房地產,僅查申請人的銀行存款,李小姐的個人賬戶存款不足2000美元。

可李小姐在領取了兩年零兩個月的聯邦生活補助金後,突然接到了通知,聯邦政府要求她立即停止享受聯邦生活補助金,並要求她退還以前所領取的聯邦生活補助金。

李小姐後來發現,聯邦政府查到了她與其他3家連體住宅樓戶主的一個聯合賬戶,這個戶頭的存款金額超過了3000美元。

李小姐說,出了這樣的事她只能認倒霉,所幸聯邦政府要求李小姐分期還款的期限為30年,這便大大降低了每月還款給她帶來的壓力。

「幸虧我有這幢房產,不然日子會過得很辛苦。」有了這樣的經歷,李小姐相信,在美國養老還是要靠自己。

本文由【北美海客生活網】整理編輯,原文、圖片轉自網路,版權屬於原作者。此篇因未能找到作者和原始出處,無法註明還望諒解,如原作者看到,歡迎聯繫小婭認領(或直接在公眾號留言),確認後我們會在後續文章作出單獨聲明。如覺侵權,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多謝!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商家(廣告位:+1678-685-8086)

您可能還喜歡...

發表回復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