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助商家(廣告位:+1678-685-8086)

中國學生屢遭槍擊,還敢到美國留學嗎?

這幾天,一個大學室友的兒子來我家過感恩節假期。他在波士頓一家私立高中上學。孩子來的當晚,室友和我憂心忡忡地聊起芝加哥大學鄭少雄被槍殺和剛剛發生的費城幾個黑人女生群毆亞裔女生的事件。

「留學生家長群都在聊這兩件事。美國這麼危險,我們不知道送孩子去留學是不是一個正確的決定,也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處理此類事情。」

同為父母,真的理解他們「兒行千里母擔憂」的心情。這個世界動蕩不安,意外頻頻,放孩子單飛,心無法不揪著。

這幾年,陸續有中國留學生在美國被奪走了生命,讓人傷懷。比如今年年初的芝大博士生范軼然、2017年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的訪問學者章瑩穎、2016年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江玥、2014年南加州大學的紀欣然、2013年波士頓大學的呂令子、2012年南加大的瞿銘、吳穎,2010年計劃入讀法學院的姚宇……

這些孩子多為獨生子女。無法想像,中年失獨,這些孩子的父母將如何面對以後的漫漫人生。

留學美國確實存在風險,其中槍支是最可怕的威脅。上述九名留學生中,五人都是死於槍下的。這類作案一般都是兇手臨時起意,目標隨機,根本無法防範。即便你有李小龍般的蓋世武功,也擋不住那不知何處飛來的子彈。一切全憑運氣。

這些年,我家裡陸續接待了很多留學生,他們多是先生朋友的孩子。這些孩子中,有兩個被搶劫過。

其中一個男孩在新澤西理工學院上學。某天,他和同學傍晚出門時,幾個黑人小孩向他們走過來,其中一個往兜里摸著什麼。他們害怕對方有槍,任憑他們拿走電子設備。他的黑人室友也一樣遭過劫。對方搶了他的錢包後上車,室友死死扒住車門不讓走,結果車裡伸出一個黑洞洞的槍管,嚇得他急忙撒手。

經過直接和間接驚嚇後,這個本來挺喜歡美國的中國男孩,畢業後乾脆回國了。

該校位於紐瓦克,新澤西的最大城市,著名歌手惠特尼.休斯敦的家鄉,一個「二戰」後沒落的工業城市。超過一半的居民是黑人,另外有36%則是拉美裔。該市治安極差,過去5年,暴力犯罪率和財產犯罪率雖然有所下降。但是 2019年的暴力犯罪指數為361.2,仍高於全美平均水平205.8。每次路過時,都能看到街邊盛開著一簇簇不明底細的黑蘑菇,讓人膽戰心驚,趕緊加速通過。

還有一個老家來的留學生在哥大讀書。某個冬夜,他一個人穿過紐約哈德遜河畔的公園,一個黑人攔住了他,讓他把身上的羽絨服脫下。他乖乖脫下了。黑人看他凍得瑟瑟發抖,良心未泯,把自己又臟又破的羽絨服脫下來給他。這個留學生回到宿舍後,往羽絨服兜里一摸,居然摸到了70多美元,估計是黑人當天的搶劫成果,讓人啼笑皆非。

芝加哥和紐約、紐瓦克一樣,都是治安不好的城市。先生的外甥女在芝加哥一所大學讀書,2017年,我們一家驅車去看她。外甥女的一個中國校友就被搶劫過。就在學校對面的馬路邊,一個黑人攔住了他,讓他去店裡給他買雙鞋。他怕黑人有槍,乖乖地跟著去了。到了店裡,黑人選了一雙鞋,立刻換上,然後愉快地吹著口哨揚長而去,感覺是一個孩子剛從長輩那裡得到了一份聖誕禮物。

而馬路對面的大學校門口,就有兩個彪形保安虎視眈眈。可見歹徒有多囂張!

當時我們住在北邊的林肯公園附近,治安還好,路上遇到的人普遍友善。到了南邊的芝加哥大學,校內還比較安全,但一出校門,發現路邊很多無所事事的黑人朋友盯著你,心裡有點發毛,趕緊躲回校園。據說芝加哥大學教授驅車去校園上班時,擋風玻璃經常會被人扔東西,感覺像一個文明人穿行在原始叢林里。在這裡上學,只能自求多福了。

今年芝加哥大學接連兩個中國留學生被殺,估計會產生寒蟬效應,它對中國留學生的吸引力不如前了。至少,我將來就不會考慮讓閨女去芝加哥上學,還是找個安靜的小鎮呆著比較安全。

美國是否真的如一些微信公號文章說的那麼危險?這主要取決於你居住在哪個地方的哪個區域。大城市普遍亂,比如紐約芝加哥巴爾的摩費城舊金山,治安基本沒有好的。但是每個城市的不同區域還是差別挺大的。富人扎堆的地方,因為交地稅多,教育醫療條件好,警力充足,治安好。而窮人聚集的地方,由於稅收少,學校教育質量很差,警力也缺乏。凡是有點錢的都搬走了,剩下都是窮人。於是產生惡性循環,變得越來越差。

有時候,好區和壞區可能就隔著幾個街區或幾個地鐵站。比如紐約,曼哈頓中城的中央公園周圍,博物館林立,住的都是富人,街道看上去井井有條,偶遇的路人素質也相對高。但是坐地鐵往北到上城的哈姆雷區,完全是另外一番天地了。建築老舊,垃圾滿地,街邊和街心公園聚集著流浪漢和失業人群,他們衣衫襤褸,眼神怪異,動作誇張,有時還大喊大叫,讓人不寒而慄。聽說這一帶販毒,槍戰,搶劫經常發生。

不幸的是,高耀潔奶奶就住在這個區域。每次去看她,我都要膽戰心驚地穿過可怕的人群,到了公寓門口才鬆一口氣。最恐怖的一次經歷是去年夏天的一個晚上,我和先生看完高奶奶後,步行經過附近一條街道,發現整條街的消防栓都被打開了,水嘩嘩地往外噴。路邊的黑人在喝啤酒、放音樂、大聲喊叫,很嗨的樣子。昏暗的燈光下,他們手舞足蹈,如百年魔怪舞翩躚,非常瘮人。

我當時很納悶:怎麼可能一條街的消防栓都一起壞了呢?後來一個朋友告訴我,那是該區域黑人朋友夏天的保留節目,他們故意把消防栓打開,開噴泉晚會。因為這裡幫派林立,警察也不敢管,只能聽之任之。

可以想見,如果在這樣的區域上學或居住,天黑後出門會遇到什麼。

判斷街區的安全程度是在美生存的重要技能之一。所以,留學之前,一定要做好功課,看大學所在地的治安如何。如果治安不好,盡量不要去。如果非去不可,一定要租住在治安比較好的區域,哪怕多花點錢,這樣多少會減少被侵害的幾率。

當然,意外是防不勝防的,即便你防範得很好,最後也只能看運氣了。今年,也是在芝加哥,一個芝大學生坐地鐵,結果被流彈擊中,不幸身亡。此類意外事件完全無法防範,如果發生在自己身上,只能自認倒霉了。

去年開始的疫情對美國治安來說更是雪上加霜。弗洛伊德事件發生後,美國多地舉行反警察暴力示威遊行,有人還呼籲解散警察局,削減警察經費。一些地方開始付諸行動。洛杉磯市長同意將該市2020至2021年警察部門預算減少1至1.5億美元,而洛杉磯年度預算總額為18.6億美元;紐約則擬將部分警察資金用於青少年發展和為有色人種社區提供社會服務。

不能說警力減少、警察預算削減和犯罪率提高存在必然的關係,但是確有某種關聯。今年一月,洛杉磯市長加西提發布該市犯罪報告。報告顯示,雖然連續3年犯罪率呈下降局勢,但惡性暴力事件激增,2020年兇殺案比同期增加了36.2%,而槍擊事件更增加了41.4%。目前洛杉磯兇殺案犯罪緊跟芝加哥和紐約,上述兩市在2020年兇殺案犯罪率分別增加了50%及40%。

疫情爆發以來,由於前總統川普言必稱「中國病毒」的煽動,加上中美關係的惡化,針對亞裔的歧視和仇恨事件頻頻發生,確實給包括中國留學生在內的亞裔增加很多風險。

前幾天,一個在紐約上學的留學生告訴我,一天下午他出了地鐵口,一個流浪漢向他撲過來,嘴裡罵著:中國老鼠,中國病毒,滾回中國去!他嚇得拔腿就跑。「當時出來的有好幾個人,白人黑人都有,他單單撲向我,可見他對中國人有多麼恨!」他又迷茫,又傷心,「我辛辛苦苦到美國留學,難道就是為了被人歧視嗎?」

美國是個多元化的移民社會,比社會結構單一的國家情況複雜。我來美國已經八年了,對很多事情依然霧裡看花,特別是不同族裔的不同文化。比如我看到一個中國人向我走過來,基本可以判斷來者善或不善,因為文化是同源的,他的好壞基本可以一眼看出。但是一個白人、黑人或者拉美人向我走來時,我就很難判斷了,因為我們生長在完全不一樣的文化空間,同樣的姿態、表情、動作也許有著與中國人不同的深意。因為看不懂,所以有時不知道與之相處時如何收與放。

我剛來美國時挺開放的,對各族裔都大大咧咧,友好有加,當然,他們也挺喜歡我的性格。但是疫情之後,社會環境變化太大,一些美國人看亞裔的眼神不如先前友好了,我識趣地把自己包裹得嚴實一點,多點防範之心,觀察後再決定進退。

建議剛來美國不久的中國留學生,在當下這種環境,還是處處小心為好。對人要善良友好,但一定要多點防範之心。比如不要吃陌生人遞來的東西,不要隨便在party上喝酒,不要隨便搭陌生人的車,不要隨意告訴陌生人自己的個人信息,在美國這樣一個沙礫化的陌生人社會,你根本無從知道,對方是天使還是魔鬼。回到章瑩穎案件,如果她當初不上那個惡魔的車,就不會有後面的悲劇了。

留學美國有一定危險性,但是這個世界本來就是無常的,真的有百分之百安全的地方嗎?估計沒有。在一些國家,你不會死於槍下,但可能會被兇狠的城管打死,路過按摩店時被警察當成「嫖客」審訊死,被反社會的路人甲拿刀砍死,被絕望的公交司機把車開進河裡淹死……可是為什麼國內頻發的惡性案件並沒有讓我們覺得環境很危險呢?因為你對自己所處的環境很熟悉,有掌控感,心理感覺比較安全。而且,你所知道的可能僅是冰山一角,沒有機會看到下面被隱藏的大塊冰川,所以感覺尚好。

而美國的信息基本是公開透明的,好的壞的一目了然。出於某種需要,國內媒體在傳播美國負面新聞上大做文章,密度和強度都很大,讓民眾覺得美國水深火熱。信息傳播的兩極化,讓家長對美國充滿了擔憂。其實你想想啊,目前到美國留學的中國孩子有30多萬,但是近年被槍擊的也不過十幾個,估計比死於交通事故中等其他原因的人還少。只不過因為槍擊案是重大惡性案件,足夠震撼人心,所以讓家長憂心忡忡。

另一個原因是,美國是一個完全不同於中國的國家,作為家長和留學生,無法深入了解它的社會結構、運行機制和法律體系,所以感覺很無力,沒有安全感。但凡有點風吹草動,就會特別恐慌。我自己就有這樣的深刻體會,所以很理解他們的想法。

但是我覺得,沒必要過度放大美國的危險,自己嚇唬自己,使得自己時刻處在緊張的狀態。生活在這個動蕩不安的世界,不管你在哪裡,意外和變化都是隨時可能發生的,「其實明天如何,你們還不知道。你們的生命是什麼呢?你們原來是一片雲霧,出現片刻就不見了。」既然如此,且讓我們「一天的憂慮一天擔當,因為明天還有明天的憂慮」。

父母既然當初決定放孩子單飛,離開自己的視野,應該是做過風險評估的,對美國社會的複雜性有所認識,而不是幼稚地理想化美國。既然如此,那就勇敢地讓孩子去探索未知吧。萬一真的發生什麼意外了,也只能接受現實。

兩年前,我們全家在墨西哥坎昆旅行,那是我們疫情前的最後一次全家旅行。中間我接到弟弟的電話:媽媽得癌症了!當時我心裡第一反應是——why me。很快,我說服了自己:既然壞事可以發生在別人身上,憑什麼就不能發生我身上呢。於是,我安然接受了命運的安排。

明天的風往哪兒吹,渺小卑微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切的一切,都掌握在神的手裡。既然選擇了送孩子去看世界,那就為孩子祝福吧,不必過多憂慮。「你們哪一個會借著憂慮使壽數多加一刻呢?」

【作者簡介】:
林世鈺,媒體人,作家。曾出版《美國歲月:華裔移民口述實錄》《煙雨任平生:高耀潔晚年口述》《美麗與哀愁:一個中國媒體人眼中的美國日常》《潮平兩岸闊:15位中國留美學生口述實錄》等書籍。其中《煙雨任平生》被香港「亞洲周刊」評為「2019年度十大中文好書(非虛構類)」。喜歡旅行、攝影、收集民間手工藝品。

本文由【北美海客生活網】整理編輯,原文轉自一葦杭之渡彼岸,若有侵權敬請聯繫我們;圖片取自網路,版權屬於原作者。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商家(廣告位:+1678-685-8086)

您可能還喜歡...

發表回復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