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助商家(廣告位:+1678-685-8086)

頭髮1年染幾次好?如何安全染髮秘訣

很多人都有染髮的經歷,有人為降低過敏風險而選擇天然染髮劑,但天然染髮劑真的安全嗎?使用化學染髮劑又是否會致癌?

專家說,只要採取正確的染髮方式,就可以把健康危險降到最低。

天然染髮劑也未必安全

有些人為了減低過敏風險而選擇天然染髮劑,但專家認為,天然染髮劑不一定安全。

例如一位50歲女性,因為有很多白頭髮,所以想要染頭髮。她以為天然的一定比較好,所以用了「指甲花」去染頭髮。結果在染完沒多久之後,頭皮對染髮劑過敏,出現紅腫癢,甚至起水泡。

「指甲花」即是「鳳仙花」,在印度有人會把它畫在手臂上做紋身,但也會引起某些人的過敏反應。其他天然染劑包括昆布、咖啡葉、何首烏等等,也不是百分百安全。

深色染髮劑傷害更大?

網路傳聞染髮劑越黑越毒,這個說法不是很正確。染髮劑可分為「暫時性」、「半永久性」和「永久性」。永久性染髮劑常用成分包括「對苯二胺」(PPD),染劑顏色通常較深色,對頭髮傷害相對最大;

「暫時性」包括造型噴劑,只停留在毛髮表面,洗髮後可以洗掉,對頭髮傷害相對最少;

「半永久性」染髮效果通常可以維持一個月,洗5、6次發後,顏色便會退掉,但顏料會存在於毛髮的皮質。

至於時下流行的紫色、橘色等淺發色,染色過程對頭髮的傷害也不小。

深發色人士如果要染淺發色,需要先以「雙氧水」(H₂O₂)把頭髮里的黑色素去色。如果染髮顏色跟原來的顏色差不多,去色過程不用太徹底;相反,黑髮若要染成金髮、彩虹色,便要先用漂,需要使用很多雙氧水,會傷害頭皮和發質,增加化學物質累積傷害。漂劑若不慎接觸頭皮,容易灼傷頭皮,造成掉發。如果常變換髮色或染淺色頭髮,對發質的傷害也很大。

染髮劑增患癌風險?

有研究發現,使用永久性染髮劑會增加女性患癌上卵巢癌、乳腺癌和皮膚癌的風險。

哈佛大學醫學院的一項研究分析了11萬名女性護士的調查數據,發現曾經使用永久性染髮劑的人患大多數癌症的風險沒有升高,因患癌死亡的風險也沒有增加,不過患乳癌和卵巢癌、基底細胞癌(一種皮膚癌)的機率較高。這項研究2020年發表在《英國醫學雜誌》。

如何正確染髮?

對於這一研究結果,不必過份恐慌,不要以為染一次頭髮便會患癌,關鍵是掌握染劑的正確基本知識:

1. 染髮前做過敏測試

把少量染劑塗在耳後或手腕內側,30分鐘後,看皮膚有沒有出現紅疹、癢或水泡;2天後,再觀察一次。若有過敏反應,就不要再用該產品染髮。

2. 不要購買只寫有日本、韓文、泰文等外語的產品,因為沒有政府把關。

3. 染髮時應遵循染髮產品說明規定,例如染劑停留多久,不要超過規定的時間。曾有患者將建議停留15分鐘的染髮劑停留在頭髮上長達兩個小時,結果頭皮又紅又腫。

4. 染髮過程中,頭皮如有不舒服,例如刺痛感持續出現5分鐘仍未消失,甚至越來越強烈,要立即告訴髮型師,或停止染髮。

5. 染髮時可在頭皮周圍的皮膚塗凡士林,尤其臉部皮膚比頭皮脆弱,要好好保護;或在頭皮塗保護劑,防止染劑碰到頭皮。

6. 一年染髮不宜超過4次,平均3個月染髮一次即可,每次亦要以補染方式,不要整個頭都染,以減少染劑用量。

7. 染髮後多喝水,例如喝至少500毫升開水,讓吸收的染髮劑儘快排出體外。

頭皮3情況不適宜染髮

以下3種情況不宜染髮,而是需要等頭皮比較穩定和健康後才能染髮。

1.有傷口,例如抓傷;

2.有濕疹、紅疹、毛囊炎或膿泡;

3.嚴重脫屑或紅腫癢。

此外,蔡逸姍也建議,18歲以下的青少年身體還未發育成熟,腎臟功能不及成年人,應該盡量避免染髮。

本文由【北美海客生活網】整理編輯,原文轉自海客范,若有侵權敬請聯繫我們;圖片取自網路,版權屬於原作者。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商家(廣告位:+1678-685-8086)

您可能還喜歡...

發表回復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