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助商家(廣告位:+1678-685-8086)

日常吃肉、吃魚有講究!這幾點要注意~

肉是餐桌中的重要角色,不能不吃。其中富含蛋白質和脂質,能為人體提供重要的基礎營養,同時肉類也是維生素B12、鈣質、鎂等營養素和礦物質的重要來源……正確吃肉,能幫助預防營養不良,減緩大腦衰老,避免骨質疏鬆等。

那具體該怎麼吃呢?

正確吃肉,掌握這4點

1.少吃紅肉,常吃白肉

紅肉主要包括豬、羊、牛、驢等家畜的肉,含有較高的飽和脂肪酸,過量食用會增加高血脂、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每日紅肉攝入量最好控制在50g以內。

白肉包括雞、鴨、魚等,相對而言,脂肪含量少、蛋白質含量更,且含有的蛋白質氨基酸組成與人體所需的氨基酸更接近,更利於消化吸收。

日常吃肉、吃魚有講究!這幾點要注意~

提示紅肉、白肉都要吃,因為紅肉中的鐵元素是白肉比不了的。

具體肉類的食用量可以參考:

每天單吃一類肉時,沒有腿的吃8口,兩條腿的吃6口,四條腿的最多吃3口(每口肉約10g)。三類肉全吃時,魚蝦吃5口,雞鴨吃3口,豬羊吃1口(每口肉約10g)。

不吃肉時,就多補充豆製品,因為豆製品富含植物蛋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替肉類補充蛋白質。

日常吃肉、吃魚有講究!這幾點要注意~

2.最好不吃加工肉、腌制肉

世衛組織將加工肉列為一級致癌物,建議最好不吃

加工肉中含有一定量的亞硝酸鹽,可能會產生微量致癌亞硝胺,增加癌症風險;而且一些加工肉製品中還可能添加了防腐劑、增色劑等,會加大肝臟、腎臟負擔,多吃易損害肝腎功能

日常吃肉、吃魚有講究!這幾點要注意~

實在喜歡吃的人每天要控制在20g以內,且可先在開水中煮一下,減少鹽分等,然後再搭配新鮮蔬菜進行烹飪

而像臘肉、咸雞等鹽過量,一方面會使肉中的營養素流失,另一方面會加重或導致血壓升高、波動,對人體心血管也是不利的,而且其中產生的亞硝酸鹽,會間接增加食道癌和胃癌的發生風險。

建議成年人每次食用腊味不超過150克,一周不超過3次。

3.注意烹飪方式

盡量少用煎、炸、烤的方式。

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在200℃以上會產生雜環胺類致癌物;富含脂肪的食物在接近300℃時會產生大量苯並芘;含澱粉、糖和蛋白質的食物在120-180℃之間會產生較多丙烯醯胺,這些產物都有可能致癌。

日常吃肉、吃魚有講究!這幾點要注意~

相對而言更推薦燉肉,因為燉肉鮮嫩柔軟,老年人的咀嚼功能大多衰退,燉肉較為適宜,而且小火慢燉,可以減少飽和脂肪

《食品科學雜誌》一項實驗表明,豬肉經過長時間燉煮後,脂肪含量會減少30~50%不飽和脂肪酸增加,膽固醇含量下降;在燉煮120分鐘時,飽和脂肪酸下降最多。

日常吃肉、吃魚有講究!這幾點要注意~

4.肉類的「最佳搭檔」

肉類選對了「搭檔」,能讓人安心吃,不長胖!

①富含膳食纖維的蔬菜:魔芋、干松蘑、干冬菇、筍等。

膳食纖維能輔助抑制脂肪吸收,吸附脂肪並排出體外;還能延緩胃排空,增加飽腹感,幫助控制食量。

日常吃肉、吃魚有講究!這幾點要注意~

②菌菇類:香菇、雞腿菇等。

菌菇類含有菌固醇(植物甾醇的一種),能讓膽固醇異化,減少膽固醇的吸收;而菌類里的蛋白質不夠完整,缺乏某些氨基酸,與肉燉在一起,不僅味道好,還能夠起到氨基酸互補的效果。

日常吃肉、吃魚有講究!這幾點要注意~

3個烹飪小技巧,讓魚營養又美味

白肉中,尤其要重視魚肉攝入,其富含不飽和脂肪酸,有助於控制血脂,對保護心腦血管更有幫助。而魚類也有烹飪技巧:

1.最推薦清蒸

因為它的烹飪溫度低,可以更大限度地保留蛋白質。而像油炸,油溫至少在180℃以上,會發生美拉德反應,影響人體對蛋白質的消化吸收。

【油炸小技巧如果確實想做炸魚,可以將魚片擦乾水分,塗上一層麵粉,再裹上蛋液,然後入鍋油炸,能避免魚肉直接與熱油接觸,減少蛋白流失。

日常吃肉、吃魚有講究!這幾點要注意~

2.後放鹽

放鹽太早,魚肉中的水分析出,魚肉就會變得緻密,從而影響吸收;而且鹽還會和蛋白質發生鹽析反應,產生絮狀物沉澱,使蛋白質變性。而後放鹽,不僅能避免破壞蛋白質,而且鹽分停留在表面,更容易吃到鹹味,可以減少用鹽量

日常吃肉、吃魚有講究!這幾點要注意~

3.搭配豆腐,營養翻倍

魚肉中缺少苯丙氨酸,豆腐中缺少蛋氨酸和賴氨酸,兩者搭配,可以起到蛋白質互補的作用,蛋白質的消化吸收利用率也更高。

本文由【北美海客生活網】整理編輯,原文轉自CCTV回家吃飯,若有侵權敬請聯繫我們;圖片取自網路,版權屬於原作者。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商家(廣告位:+1678-685-8086)

您可能還喜歡...

發表回復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