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疾控:尚无证据表明医疗机构中发生超级传播者事件
2月19日,中国疾控中心发布了《新冠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报告》,其中称“截至目前,还没有证据表明,在任何一家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提供服务的医疗机构中发生了超级传播者事件”。
北京日报客户端报道,该报告对中国44672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进行流行病学特征描述和探索性分析,发现大多数为轻症或一般肺炎病例,总体粗病死率低。
在死亡病例中,最大多数为60岁及以上患者,且患有基础性疾病,如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
对病例暴露史分析显示,湖北省以外病例发病高峰期为1月24-27日。大多数病例(71.9%)报告发病前14天内在武汉居住或去过武汉,或曾与武汉患者有过密切接触。
医护人员奋战一线,抢救病患。(图片来源:中新网)
报告称,医务人员病例发病的高峰期可能出现在1月28日。在为新冠肺炎患者提供诊治服务的422家医疗机构中,共有3019名医务人员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1716名为确诊病例),其中5人死亡。
其中,可能存在非职业暴露造成的感染。对1688名有病情严重程度的确诊病例进行分析。
武汉有1080例,占全国医务人员发病总数64%,湖北除武汉外的其他地区394例(占23.3%),除湖北外全国其他30个省(区/市)214例(12.7%)。重症比例占在武汉为17.%,湖北10.4%。
全国除去湖北外为7.0%。按照不同时段,武汉医务人员重症比例从最高时38.9%,逐渐下降,到2月上旬12.7% 。
报告分析,医务人员病例临床表现多数为轻症或一般肺炎(85.4%),病死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其主要原因可能与年龄有关,医务人员都是在职人员,一般都在60岁以下,而死亡主要发生在60岁以上的病人。
截至目前,还没有证据表明,在任何一家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提供服务的医疗机构中发生了超级传播者事件。
但迄今为止,医务人员感染以及防护失败的具体原因仍有待深入调查。
近期流行曲线呈现一定下降趋势,提示目前各地采取的主要措施,如限制人员流动、减少接触、多渠道高频率地传播关键的预防信息(例如,洗手、戴口罩和求医信息)。
以及动员多部门联防联控快速反应等措施,有效地遏制了疫情在中国的蔓延扩散,也显著地减少了向其他国家传播。
同时,报告也提出,目前一些重要的科学问题仍待回答,其中包括动物宿主的识别、传染期的确定、传播途径的识别、有效治疗和预防方法的开发(包括简便的检测试剂开发、药物和疫苗的研发)等。
建议在做好防控工作的基础上,尽快开展相关科学研究,为调整完善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此前,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作为通讯作者领衔完成的最新研究论文显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中位潜伏期为3.0天, 同时,不排除“超级传播者”的存在。
中新社10日报道,以“中国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临床特征”为题的最新研究论文由钟南山院士携手来自全国抗疫一线的37位作者共同完成,9日在预印本网站medRxiv(该网站论文均未经同行评审)上发表。
论文中,钟南山等对中国截至1月29日已确诊的、来自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552家医院的1099例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研究。
论文提出,目前关于新冠病毒引发的急性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特征仍不清楚。
除飞沫传播和直接接触两种途径,研究人员还在一些患者的粪便样本,以及胃肠道、唾液或尿液、食道侵蚀出血部位中检测到新冠病毒,因此卫生保护应考虑到通过胃肠道分泌物的传播。
论文得出的最新研究结论主要包括:患者接触史方面,在1099名新冠肺炎患者中,483人为武汉当地居民。在武汉以外地区,26%的患者未在近期前往武汉,或者未与来自武汉的人有过接触史。
同时,仅1.18%的患者与野生动物有过直接接触,31.3%的患者去过武汉,71.8%的患者与来自武汉的人员接触过。这些结果表明,新冠肺炎疫情不排除“超级传播者”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