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助商家(廣告位:+1678-685-8086)

中國留學生遇到精神健康問題 為何會因「面子」不就醫?

面對難以逾越的語言障礙及失眠症的困擾,澳大利亞墨爾本一名劉姓(音譯)中國留學生選擇在2016年3月結束了自己年僅24歲的生命。

維州死因官事故預防組(Victorian Coroners Prevention Unit)近日將劉某的自殺情況與澳洲出生的學生自殺事件做比較,發現在海外出生的學生生前被確診患精神疾病的人數較少。

澳洲新聞網援引《時代報》報道,劉某赴澳後使用英語聽課有困難,和女友關係緊張,而且難以入睡。他曾向自己的姐姐承認,當他獨自待在公寓里時有自殘的想法,雖然疑似有抑鬱症,卻拒絕就醫。

死因官賈米森(Audrey Jamieson)對劉某之死展開調查時發現,儘管沒有留下自殺遺書,但劉某自2015年11月赴澳求學後表現出精神健康欠佳的跡象,不過未得到確診及治療,她認定劉某的死因為自殺。

報道認為,對中國學生來說,不願意就精神問題就醫和「面子」有關,學生們擔心看心理醫生會令父母和自己丟人。

調查顯示,僅有22%的留學生在死前6周內因自己的精神健康問題去看診。相比之下,有57%的本地出生的學生在同期尋求過幫助。

2009至2015年期間,另有27名留學生自殺,而實際數字可能更高。賈米森呼籲,大學、技術和繼續教育學院(TAFE)須向死因官通報留學生死亡案例。據悉,這27名自殺的留學生有近90%來自亞洲國家,包括中國、印度、印尼、韓國及馬來西亞。而且他們在尋死前大多因經濟狀況或學業壓力而感到緊張,逾三成的人有掛科的經歷。

此外,研究還發現很多中國學生因為要適應不同的學習方式而感受到了「文化震撼」,學習依賴於死記硬背。

賈米森建議,維州教育與培訓廳(Department of Education and Training)應與該州教育機構合作,找出幫助弱勢留學生尋求精神健康支持的策略,以鼓勵處於危險邊緣的學生尋求幫助。

中國留學生遇到精神健康問題 為何會因「面子」不就醫?

2017年3月23日,中國駐多倫多總領館、多倫多華人團體聯合總會及多倫多警局聯合舉辦面對中國留學生的安全講座,吸引超過200名中國留學生到場。圖為多倫多警局華人警官楊乾良(右)等介紹日常安全防範常識並與留學生互動。(資料圖/中新社)

另據北京《人民日報》此前報道,中國留學生的心理安全應受到關注。中國駐英國大使館教育處向在英80多所高校就讀、進修的中國學生學者發放的調查問捲髮現,41.1%的學生表示與英國人交朋友存在困難,32.9%的學生稱難以融入社交活動和聚會。文化差異、獨自生活、難以融入社交圈,使部分留學生感到孤獨和心理壓力。

中國駐澳大利亞大使館總領事繆長霞說,留學生年齡普遍偏小、遠離父母、獨自居留海外學習,學業壓力、經濟壓力、情感壓力及學生低齡化都有可能導致出現心理問題。種族歧視、性騷擾和語言挑釁等在澳高校也時有發生,這些都對華生的安全構成潛在威脅。

「隨著在德中國學生的增多,近年來涉及中國學生的案件也在增多。最影響留德學生安全狀況的,主要是心理問題引發的各類案件。」 中國駐德國大使館領事部主任周安平表示,造成留德學生心理負擔的原因繁多複雜。首先,出國學生呈年輕化,獨生子女的生長環境容易造成抗壓抗挫能力差;其次,德國為非英語國家,語言溝通困難,心理困擾很難向周圍排解;此外還有德國的氣候原因,每年有近半年多為陰雨天氣,日照時間短。

學業壓力是造成留學生心理問題的最大誘因。德國高校教育素以各類工科專業見長,選擇留學德國的中國學生也多為工科背景。這類工科專業學時長,考核嚴格,畢業率不高。語言、生活的不適應,加上一些父母「望子成龍」的期盼甚至是投資心態,給留學生帶來了不小壓力。原本在中國很優秀的部分中國留學生,無法面對到德國後成績下滑的心理落差,一旦看到畢業無望,心理防線很容易崩潰。

本文由【北美海客生活網】整理編輯,原文、圖片轉自網路,版權屬於原作者。此篇因未能找到作者和原始出處,無法註明還望諒解,如原作者看到,歡迎聯繫小婭認領(或直接在公眾號留言),確認後我們會在後續文章作出單獨聲明。如覺侵權,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多謝!轉載請註明出處!

海外新聞小編

關注亞特蘭大華人生活網,即時收取美國亞特蘭大市華人相關的各類衣食住行,吃喝玩樂等生活資訊和實用信息。幫助你了解亞城華人社區的各種新聞、活動,提供一個與其他同城華人隨時無界限共同交流的生活信息平台。

相關商家(廣告位:+1678-685-8086)

您可能還喜歡...

發表回復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