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而易見,這樣嚴格的人才選拔制度,也將美國底層階級的一大部分人篩選了出去,因為在美國,教育的內容、目標、使命,各個階層是完全不一樣的。美國底層人民的教育的目標說白了就是為了找個好工作。美國有一個公立學校叫KIPP,是「theKnowledge Is Power Program」的縮寫,意味「知識就是力量」。它基本上都是辦在那些底層人民聚集的地方。這裡的學生96%是黑人和拉丁裔,其父母都是普通工人階層,其教學方法和我們國內的衡水中學差不多,學校強調遵守規章流程。整個教學充滿死記硬背的機械式程序,幾乎沒有做選擇和做決定的機會。底層孩子想讀優秀的大學,需要的努力絕對不比中國高考要少多少。但這樣的教學方法效果顯著,它讓80%的KIPP學生最終考取大學——這些孩子很多都是家裡的第一個大學生。其實對底層孩子來說,最合適的就是應試教育。美國一般中產階層子女所能得到的,就是我們理想中的素質教育。即使是小學生,學校已經要求學生有獨立思考和表達的能力,體育和才藝也要樣樣開始學的。課堂作業常常是寫文章和做演講,你必須能夠自己找到素材、選擇方法、組織語言、描述想法。這基本上是我們大學所在的層次,而這些三、四年級的小學生已經開始搞獨立調研了!比如,一個任務是每人回家統計自己家有多少台電視、冰箱及多少輛汽車等物件,在課堂上每人負責統計其中一項物件的數字、計算全班平均值。但這還不是美國最牛的小學。頂級精英的教育往往是由私立學校來承擔的,這些學校培養學生的原則只有一條:培養孩子的決策能力。他們的教學觀念是,學生是自己的航船的主人,別人是不能替你做什麼決策的,一切由你自己決定。老師不主動提供任何解題方法,而是鼓勵學生自己去制定公式,也就是規則。這種教育的核心使命是教會孩子怎樣欣賞、選擇和改變世界,這才是最頂級的精英教育。說到底,教育分層本身就是社會階級固化的結果,而美國頂級精英子女的學業壓力也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