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助商家(廣告位:+1678-685-8086)

從心理學角度看為什麼在疫情暴發期間有些人不願意在家隔離

因病毒爆發被改變生活方式。大多數人以前都從未被要求做出這樣的犧牲:整天待在家裡不能與他人的接觸。

儘管公共衛生和政府官員一再說明留在家裡減緩病毒傳播的重要性,但許多人就是不肯。

為什麼有些人不把病毒當回事?心理學家說有幾個原因,大部分都歸結於人性。

從心理學角度看為什麼在疫情暴發期間有些人不願意在家隔離

薩斯喀徹溫省里賈納大學的心理學教授戈登阿斯蒙森正在研究心理因素如何影響病毒的傳播和反應。

他根據我們對大流行病的反應將我們分為三組:反應過度者、反應不足者和介於兩者之間的人:

過度反應的者是那些儲備了幾個月的物資的恐慌買家。他們害怕,所以用成堆的衛生紙增強他們的力量,緩解這種恐懼。

兩者之間的人會做他們被要求做的事情,沒有恐慌或表現得過於鬆懈。

反應不足者是那些不服從公共衛生指導的人,那些認為自己是刀槍不入的人,他們相信自己不會生病,儘管這些措施可以防止體制弱的人被感染。

如果病毒持續在全國各地傳播數月,這些「反應不足者」可能是罪魁禍首。

從心理學角度看為什麼在疫情暴發期間有些人不願意在家隔離

美國心理協會的臨床研究和質量主任瓦伊爾賴特說,就像那些囤積衛生紙的恐慌購買者一樣,反社會隔離群體繼續聚集在一起,因為他們覺得這些建議沒有用處。

她說:「我認為這種蔑視在某種程度上是試圖重新獲得控制權。」就像囤積物資不利於遏制病毒一樣,無視建議也是如此。

聚集在人群中只會增加一個人暴露的風險。限制與他人接觸才是減緩這種新型冠狀病毒傳播的有效方法。

臨床心理學家、《大流行病心理學》的作者史蒂文泰勒說,生活在感染不普遍或官員沒有實施封鎖的社區的人可能不太願意與他人保持距離,這是人們如何應對此類危機的歷史性觀察。

冠狀病毒正在創造泰勒所說的「信息流行病」。他說,當人們的媒體飲食、社交媒體話題和與親人的談話除了病毒之外什麼都沒有時,他們可能會對其嚴重性麻木。

從心理學角度看為什麼在疫情暴發期間有些人不願意在家隔離

三個心理學家都同意:人類渴望社交,長期拒絕社交會讓人痛苦。

對於死亡風險較高的老年人來說,這可能特別困難,他們可能不太願意使用網路科技進行交流。 「我們是社會生物,」阿斯蒙森說,「人們有很多自由需求,所以很難做到被要求做出的改變。」

那麼能說服人們聽取建議在家隔離嗎?阿斯蒙森說:通過識別導致這些反應的心理因素,-政府官員可以重新調整他們的信息,以說服人們遵循社會距離。

本文由【北美海客生活網】整理編輯,原文轉自譯眼看世界,若有侵權敬請聯繫我們;圖片取自網路,版權屬於原作者。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商家(廣告位:+1678-685-8086)

您可能還喜歡...

發表回復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