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在美國:他從川菜里感受百味人生
上世紀70年代初生於四川資陽,中學畢業後開始學習川菜烹飪,之後又做起了長途販運蔬菜的生意。經歷了生意上的起伏,2006年年底,馬麥可在朋友的帶動下隻身一人來到紐約,開始了在異國他鄉的打拚。作為一名21世紀的新移民,他沒有經歷過老一代移民因中美生活水平差異巨大所帶來的文化衝擊,但他表示,喜歡這裡簡單安靜的生活環境,能在這裡從事他喜歡的川菜烹飪是他理想的生活。如今他在費城賓大附近以大廚的身份與人合作經營一家川菜館。而兩個女兒也已學業有成,一個在曼哈頓從事精算業,一個在紐約州立大學布法羅分校就讀藥劑學博士。
初遇貴人 學藝蓉城
我從小就對烹飪很感興趣,因為我們家裡有很多人都從事餐飲行業。川菜是一個菜肴豐富、味道獨特的菜系。那時候,年輕小夥子都以能夠炒一桌地道香辣的川菜而自豪,這種特殊的生活環境也讓我很早就希望有朝一日成為一名川菜大廚。
但萬事開頭難。中學畢業後,我走遍成都周邊的市鎮,喧鬧的菜館星羅棋布,但卻沒能找到一位願意帶自己的合適的師傅。其實這個也不奇怪,一個剛工作的毛頭小子,誰願意在繁忙工作的同時還要費心去教導你?就在我感覺沒有出路拜師無門的時候,機會卻來到我跟前。
人與人的緣份往往就產生在一瞬間。那年冬天,我乘坐成昆線火車去眉山拜訪一位朋友,在火車上,大家都低頭忙著各自的事情,或者打牌聊天。我當時一個人望著窗外發獃,心裡為前路渺茫發愁。突然,眼前走過來一個身形寬大的中年人,沖我笑笑,問我對面有沒有人。得知是空位,他便坐下來和我聊起天來。閑談中我才知道,面前這位相貌平平的漢子,竟然是成都著名餐飲品牌「龍抄手」的名廚萬師傅。我立刻心生敬意,激動得不行。心想如果能讓他帶我學習廚藝,那該是多麼幸運。
萬師傅看出了我的心思,當下就答應收我為徒,並約定一個月後在龍抄手店等他。就這樣,我開始了在百年名店裡學習川菜的難忘經歷。萬師傅教導我做事要嚴謹專註,做菜做人都要堂堂正正。燒菜的時候,要講究用料的考究和火候的精準,一道恰到好處的菜肴必定是一名廚師技藝和修養的結合。川菜里最著名的頭菜,便是「抄手」,也就是餛飩。抄手的精華在於餡料,好的餡料入口綿軟多汁,香滑無比。萬師傅教我「推蓉」、「挑筋」的技巧,告訴我無論準備餡料還是燒菜都要膽大心細。學做擔擔麵時,師傅讓我從幾十種不同的麵粉里挑選最合適制面的一種,並且告訴我擔擔麵的精髓 —— 臊子的重要性。他說,光一份簡單的擔擔麵,調味料就有很多種,我們就是要用會讓食客看花眼的眾多調料調配出千變萬化的佳肴。師傅的這些話,讓我至今受益。
辭別了萬師傅,我又在成都各地的農家樂摸爬滾打。在「龍抄手」的時間雖然不長,但學到的做人做菜的精神卻一直影響著我。為了做好工作,我幾乎把當地的大街小巷都跑遍,四處求教,只為努力把農民菜單上的食物變得更符合現代人的口味和審美。從學藝到成為各家餐館爭相聘請的廚師,我用了五年的時間。這當中,我認識了很多不錯的朋友,開拓了視野,這也讓我嚮往更好的發展。
下海經商 歷經起伏
九十代年初在餐館學藝,沒幾年,我看到周圍朋友都在做生意發財,我於是也想換個賺錢快的行業。那時候也稍微有了一些積蓄,所以我決定和朋友一起下海經商,做長途販運蔬菜和小商品批發的生意,闖一番自己的天地。我們四處往周邊的學校、商場推銷產品,和當地很多工廠建立了聯繫。蔬菜生意受到很多學生和商戶的歡迎,獨具特色的四川旅遊商品也銷路很好。那些久居城市的人,得知我們的蔬菜都是無公害食品,就經常一次性買上幾十斤送給外地的朋友。而來成都遊玩的朋友拿起我們在錦里古街推廣的蜀綉作品,都往往讚不絕口。眼瞅著生意越來越好,我們幾個同伴決定加大投入,更快打通成都其他縣市的渠道。
可正在這時,一批競爭者看上了這塊蛋糕,開始紛紛湧入市場。他們緊盯四川批發生意浪潮興起的大勢,一擁而上。結果,我們的合作商戶和超市隨之陸續減少。這時的我,已沒有回頭路,人工材料成本也上漲很快,資金鏈也出現了問題。我們幾個合伙人最後不得不散夥,自謀生路。我的經商生涯就這麼結束了。好在那時候我已經有了不錯的經濟基礎,兩個女兒也都開始慢慢長大,她們給了我很大的心理安慰和精神支持。隨後我決定重操舊業,回到我喜歡的餐飲業,繼續去餐館給人做廚師。
大洋彼岸 打工謀生
回到餐館行業差不多有五六年的時間,這期間我身邊有不少朋友都來了美國。我的姐姐也已經來美國好多年,他們都鼓動我來美國闖蕩一番,並且告訴我許多在美國的生活經歷。逐漸逐漸,我被他們說得心動了。我跟老婆和兩個女兒說了我的想法,她們都表示支持。這讓我也徹底放下了心理包袱,就決定一個人先來美國試試。
陪妻子逛迪士尼樂園。 (本文圖均馬麥可提供)
就這樣,2006年年底,我隻身一人來到紐約。這邊的生活環境與我事先預期的差別不大,但餐館的工作方式和環境跟國內還是有一定差距。在國內做廚師手下有一個團隊,大家分工協作,而且吃飯時間都集中在兩三個小時內,中間可以有不少休息時間。但在這邊就沒有那種環境,身邊人手很少,很多都得靠自己動手,而且每天的工作時間很長,強度比國內大。
我先後在曼哈頓中城的草堂、大四川等好幾家餐館做過。後來也去芝加哥工作了兩年,也去過亞特蘭大、丹佛、洛杉磯、舊金山、休斯敦、華盛頓、西雅圖這些地方的中餐館。也算是走遍了美國東西兩岸的城市,給我留下了難忘的記憶。
這期間我的妻女都還在成都,所以也非常想念她們。有時候餐廳外賣多的時候,壓力很大,有一次還把自己的手切出很深的傷口,但這些苦也不好跟家人講,免得她們擔心。好在這些努力也沒白費,我對美國的川菜行業也有了非常好的了解,工作上越來越來越順手。
妻女團聚 費城創業
2011年,我妻子和兩個女兒終於來到美國和我團聚,我們開始規劃新的生活。我把這幾年存下來的積蓄盤算了一下,決定與朋友合作開個餐館。幾經考量,我們決定去費城開一家屬於自己的川菜店「川流不息」。籌備了兩年,我們的小店終於在2013年開張。當時吸引了周邊很多華人和留學生,還有很多喜歡中國菜的美國朋友,剛開業便生意紅火。我們堅持用傳統手藝製作川菜,得到了很多食客的稱讚。一時間,飯店成了大家熱議的焦點,來用餐的朋友絡繹不絕。
旅行途中
可惜好景不長,就在我們認為可以安心經營餐廳的時候,麻煩來了。由於與店鋪房東的一些糾紛,我們被迫關閉了這家餐廳。直到現在,很多老客人都感到非常遺憾,我們心裡也有很多無奈。但我始終和妻子說,應該感謝困難,因為遇到難題怨不得別人,只有做好百分之百的準備,才能應對不同方面的挑戰。這次失敗的經歷,我們從中學到了很多東西。
川流不息 創造百味
有了之前的經驗,我們後來又重新選址開店,這次我們時刻提醒自己,要多做一些判斷,避免不必要的麻煩。帶著複雜的心情,我們找到了「川流不息」現在的門店,在賓大校園附近。我們這次下定決心,一定要吸取教訓,全身心地按照我這些年學習和體會到的川菜理念來經營餐館。
我覺得現在美國的川菜和國內的相比,差不多可以達到90%的正宗。完全百分之百相同也不可能,畢竟油料和食料都不完全相同。而且我覺得也沒有必要完全拘泥於傳統川菜的風格。美國這邊的人,南來北調,大家的喜好都各不相同,所以沒有絕對的標準,如果客人不喜歡那麼辣,那就不要太辣,一味強調川菜的做法不可取,應該因地制宜。
只要看到店裡面客人心滿意足的神情,我們就打心裡感到高興。緊張的神經也終於可以放鬆下來。能夠得到這麼多朋友的認可,感覺很舒心,很踏實。
家人溫暖 共擔風雨
這一路走過來,家人是我堅持下來的動力。周末店裡忙的時候,她們都會過來一起幫忙。打包、接電話、帶位、點餐,各種瑣碎的事情現在我女兒都可以做得得心應手。我兩個女兒在美國都表現得很優秀,我很自豪。大女兒現在在紐約從事精算工作,並且還找到了一名軍人為伴。我女婿在北卡的陸軍服役。小女兒也考上了紐約州立大學布法羅分校的藥劑學博士。
現在我們全家人也算幸福美滿。休息的時候我喜歡帶她們去周邊郊遊,拿著相機給她們拍照,有時候也會給孩子們講講以前的經歷。能有今天的生活,我很欣慰。
我是個靠力氣吃飯的人。我不喜歡搞複雜的人際關係。雖然以前在國內的生活也不錯,可是畢竟人多,有太多社會關係需要打理,我還是喜歡現在比較安靜的生活。
現在店裡生意已經走上正軌,老顧客也越來越多。大陸的,台灣的,都有。有一位台灣同胞,一下飛機就直奔我們的餐館,點名要吃他們上一次聚會的菜。有一次,一位湖北的老師,專門選擇在這裡招待朋友。一問才知道,他的朋友都是十幾年沒見面的老同學,之所以選擇在這裡,就是因為覺得店裡有一種家人的溫暖。最有意思的,是經常有幾位黑皮膚的美國人,特別喜歡坐在前面吧台和我們聊天。他們喜歡吃川菜,也喜歡學習中國文化。每到這時,我就叫服務生一起教老外學習中文,教他們說出川菜的名字。幾個月下來,有的客人已經可以熟練地用中文點餐,我也順便學習了英文。客人出去旅遊回來,經常給我們帶他們國家的禮品,甚至服飾。我們也經常把國內親戚帶來的特產和客人分享。這些點點滴滴,也算是我們溝通中西文化交流的故事。這裡就像是我和所有客人的家,來往的朋友們來吃飯聊天,天南海北、交流生活的同時,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變得更近了。
菜的品質和人的品質一樣,需要經營。做事做人,都應該講究信譽。四川有句俗話:人生在世,遇事雄起。我們就是要把這種堅持到底、勇敢打拚的精神踐行在餐飲中,讓更多的人認識川菜,也讓中國文化在海外開枝散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