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助商家(廣告位:+1678-685-8086)

華裔副教授參選公職引發網路舌戰 竟是因為她的”出身”

北卡州的教堂山市(Chapel Hill),雖然不算傳統上華人聚居的地區,但這裡有著名的公校北卡大學教堂山分校(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pel Hill),一小時車程內又有著名的私校杜克大學(Duke University),來讀書、搞研究、定居的華人也是越來越多。華裔副教授參選公職引發網路舌戰 竟是因為她的華裔副教授參選公職引發網路舌戰 竟是因為她的

華裔副教授參選公職引發網路舌戰 竟是因為她的

教堂山市。

今年7月,北卡大學教堂山分校醫學院副教授顧泓彬,正式宣布參選教堂山市的市議員,與另外六位參選人一起競逐4個席位。經過幾個月的宣傳、辯論、拜票,教堂山市議員競選的提前投票(early voting)已經從昨天開始。

華裔副教授參選公職引發網路舌戰 竟是因為她的

顧泓彬與民眾交流。

整個北卡還沒有華人成功當選過政府公職,顧泓彬的這個舉動,不管最後結果如何,都可以說是在美華人在參政史上的又一次嘗試,很有意義。但就在前不久,她的身份卻在當地居民里引起了一場爭論。

事件的起因,是一位叫道格拉斯·羅伯茨(Douglas Roberts)的男子,在當地所在郡的Facebook群組裡說,當自己得知「在本地生長的美國人(homegrown Americans)」,竟然與顧泓彬這樣在外國出生的人一起競選公職,感到非常「震驚(stunning)」。他赤裸裸地說:「她都不是在美國出生的,美國這是怎麼了?」

華裔副教授參選公職引發網路舌戰 竟是因為她的

據群組管理員介紹,這個頁面是給居民討論地方議題或投訴提問的地方,遵循公開透明的原則,但不允許進行人身攻擊。

在這條po文下面,有其他網友問,顧泓彬已經在美國生活了22年,是不是足夠作為美國人被考慮。羅伯茨說:「生在美國也可以,最好是出生在教堂山。」

這個言論得到了另一位居民芭芭拉·彼爾德(Barbara Beard)的附合。彼爾德的用詞也很直白,她說:教堂山的居民竟然找不到一個「更有資格(more qualified)」的人來參選,簡直是「恥辱(a shame)」。她還不滿意顧泓彬在競選聲明裡注重「多元化(diversity)」這個概念,覺得這是在拉攏左翼。

但這些話招致了很多反感,不少居民都在為顧泓彬辯護。有熟悉她的人為她的人品和領導才能背書,有人說美國除了印第安人都是移民,更有人列出了七位生於國外但後來在美國擔任要職的名人,其中包括前國務卿基辛格(生於德國)和奧爾布賴特(生於捷克),「按照彼爾德的說法,他們都沒資格在美國政府工作。」

顧泓彬在當地媒體的採訪里對此回應說:「當有人對你有先入為主的觀念時,看什麼都會戴著有色眼鏡。這是很不幸的事情,其他很多人已經指出了這一點。」

筆者今天去翻了翻這個Facebook群組,雙方的舌戰似乎仍在繼續。

在一條大家討論歷史的po文下面——   華裔副教授參選公職引發網路舌戰 竟是因為她的 華裔副教授參選公職引發網路舌戰 竟是因為她的

華裔副教授參選公職引發網路舌戰 竟是因為她的

羅伯茨:真荒唐,我們在向一個中國來的女人問關於我們自己的歷史的問題,你們這些人是都瘋了嗎?

居民1:大多數移民都比生在美國的人更懂美國歷史,這已不是秘密,這更不是他們的錯,倒應該是我們有問題。

居民2: 在用自己的錯來控訴別人之前,你真該照照鏡子看看到底是誰錯了。

還有居民在羅伯茨表達對某參選人的支持之後,在後面嗆聲。

華裔副教授參選公職引發網路舌戰 竟是因為她的

華裔副教授參選公職引發網路舌戰 竟是因為她的

居民3:在你那樣抹黑顧女士後,你的背書毫無意義。

居民4:你的背書很可疑。

當然贊同羅伯茨的人,比如彼爾德,仍然和他站在同一陣營。比如這條po文下面,她就指責幾位留言者說:「你們這些人什麼毛病?是只能支持顧不能支持其他人嗎?」

今年49歲的顧泓彬本科畢業於華東師範大學,然後來美國,在北卡大學教堂山分校一路從碩士到博士再到博士後,最後在這裡任教做研究,2015年入籍成為美國公民。她在美國生活了22年,也在這裡成了家,與丈夫育有兩個女兒。

華裔副教授參選公職引發網路舌戰 竟是因為她的

顧泓彬在學校的教職員工頁面。  華裔副教授參選公職引發網路舌戰 竟是因為她的 華裔副教授參選公職引發網路舌戰 竟是因為她的

雖算新移民,顧泓彬對政府事務並非毫無概念,是教堂山市環境可持續發展諮詢委員會的成員。至於有人不滿意她強調「多元」,她在競選網站上的確有這樣旗幟鮮明地表述過:我將與北卡大學及私營機構合作,推廣藝術、文化和教育項目,推進多元化、創造力、以及長期學習。

顧泓彬也毫不諱言自己與亞裔社區的聯繫。在社區里她頗有知名度,是教堂山中文學校董事長、北卡華聯副會長,網站上也直言自己一向致力於促進亞裔新移民積极參与政治。7月她宣布參選時,啟動儀式就得到了她長期工作或合作的幾個華人社團的幫助。

參選公職,尤其是市議員這種基層職位,除了拉族裔,也要看怎麼解決實際民生問題。顧泓彬把自己的競選理念總結為「fresh ideas, sensible solutions and tangible results」,承諾「給這個城市的政策層面帶來新的聲音、開放精神和分析性技能,並觸及每一個社區。」就最低工資、可負擔住房等問題上,她也有明確的主張。

華裔副教授參選公職引發網路舌戰 竟是因為她的

顧泓彬的競選網站。

有網友質疑過,反對顧泓彬的是保守右翼思想人士,所以才反感移民。筆者在羅伯茨的Facebook頁面上看到,他的頭像是南北戰爭時期南方將領斯圖爾特的雕像,而「職業」一欄里寫的是「Head Dictator at No Quarter Compound」,即一個當地小商業的「獨裁者頭頭」;彼爾德發表過「為什麼自由派(liberal)的女人總是皺著眉頭,從來不笑」的言論,她的友人在評論里攻擊自由派的女人都很醜,她也贊同道:「而且她們從不打扮,努力做點什麼。

誠然,這些細節也許和他們反對顧泓彬並無直接關係。在當今這個政治正確有時過了頭,反政治正確似乎也過了頭的年代,我們也不敢對著一張頭像、幾個轉發、幾句表述就隨意揣測。從顧泓彬參選市議員這件事本身來說,華人參政,爭的是話語權,靠的最主要還是本事。在翻看最初「惹」出事端的Facebook群組時,其實除了舌戰,對顧泓彬的活躍度印象倒是更為深刻。她在上面發言感謝支持者,重申競選理念,而且互動十分頻繁——參選人辯論後,她在上面徵求反饋;有人留言問她對某議題的看法,她不僅詳細回答,也根據對方的回應再繼續跟進,大段大段的政治表述,無論我贊同與否,但至少十分清晰,且語氣有禮有節;羅伯茨或其他人在po文下反嗆或質疑,她的應對也很冷靜。這些做派,都不再是傳統認知里「新移民」「第一代移民」的風格。

華裔副教授參選公職引發網路舌戰 竟是因為她的

顧泓彬在Facebook群組裡與網友互動。

當然,在這個大環境下,只要參政,也無一例外會面對或遭遇更多種族或移民身份的問題。但除了在必要的時候反抗,以及提升自我,也沒有其他捷徑可以解決這個困境。而另一方面,Facebook上大多數民眾對顧泓彬的支持也表明,想要一個包容的社會,未來還是有點希望的。顧泓彬自己在採訪里也說:「我感動的是,在教堂山乃至整個郡,大體上人們的心態都是開放的,對我這樣的人也是支持的。他們沒有因為我是移民就排擠我。」

本文由【北美海客生活網】整理編輯,原文轉自僑報網,若有侵權敬請聯繫我們;圖片取自網路,版權屬於原作者。轉載請註明出處!

海外新聞小編

關注亞特蘭大華人生活網,即時收取美國亞特蘭大市華人相關的各類衣食住行,吃喝玩樂等生活資訊和實用信息。幫助你了解亞城華人社區的各種新聞、活動,提供一個與其他同城華人隨時無界限共同交流的生活信息平台。

相關商家(廣告位:+1678-685-8086)

您可能還喜歡...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