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稱新冠病毒或已發生突變 人類更易感染
佛羅里達州科研人員近日發表最新研究結果稱,新冠病毒或已發生突變,從而導致人體更易感染。
美國科學家:新冠病毒或已發生突變 更具傳染力
綜合CNN、中新網報道,佛羅里達州斯克利普斯研究所的科研人員指出,病毒突變對刺突蛋白(spike protein)產生影響。據稱,這種蛋白是病毒外部的一種結構,病毒利用這種結構侵入人體細胞。
協助領導這項研究的斯克利普斯研究所病毒學家Hyeryun Choe說:「在我們使用的細胞培養系統中,帶有這種突變的病毒比沒有突變的病毒更具傳染力。」
Choe與同事進行的一系列實驗顯示,一種名為「D614G」的突變讓病毒產生更多「刺突」,使這些「刺突」更趨穩定,導致病毒更容易進入細胞。
報道稱,如果上述研究獲證實,這將是首次有人證明新冠病毒的突變對疫情造成了顯著影響。研究人員稱,還需要更多的研究來證明這種變化影響了疫情。
病毒學家Hyeryun Choe。(圖片來源:斯克利普斯研究所官網)
另據報道,沒有參與該研究的病毒學家哈塞爾廷(William Haseltin)認為,上述發現或能解釋新冠病毒在整個美洲易於傳播的原因。哈塞爾廷說,病毒在1月中旬已發生突變,這並不表示病毒更具致命性,但其傳染力提升了約10倍。
斯克利普斯研究所的這項最新研究結果已發布在名為「BioRxiv」的預印本資料庫上,目前尚未得到該領域其他專家的審議。
6月8日,紐約市進入重啟第一階段。圖為當天開始營業的紐約珠寶街,行人大多都戴上了口罩。(圖片來源:中新社)
北京部分新增病例病毒樣本初判是歐洲新冠變種
據大陸央視14日消息,對於北京近日出現的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北京市疾控中心楊鵬表示,北京新發地的病毒溯源還在進一步調查中,「通過全基因組測序發現病毒是從歐洲方向來的,初步判定與輸入性有關。但病毒到底怎麼來的,還無法確定。有可能是污染的海產品或肉類,或者進入市場的人通過分泌物進行傳播」。
此前,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原首席研究員曾光透露,在當時已檢測完畢的兩例確診病例的新冠病毒樣本中,發現病毒不像國內本土病毒,初步判斷是歐洲新冠病毒變種。
「但最終確定這次北京疫情的新冠病毒究竟是不是本土病毒,需要更多樣本測試的結果。」曾光補充道。
6月14日,北京市民在宣武體育場進行核酸採樣。(圖片來源:中新社)
多國研究人員3月初已發現新冠病例出現變異
據北京《環球時報》此前報道,巴西衛生部3月2日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目前巴西有2例確診病例。巴研究人員發現首個病例與在德國發現的病毒更加相似,而第二個病例則與在英國發現的病毒更加相似。
在澳大利亞,同樣有研究人員聲稱發現病毒正在發生變異。據《印度教徒報》3月3日報道,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CSIRO)表示,這種被稱為SARS-CoV-2的病毒正在發生變異。
中國科學院主辦的《國家科學評論》3月3日發表題為「關於SARS-CoV-2的起源和持續進化」的論文稱,中國科研團隊最新發現顯示:新冠病毒已於近期產生149個突變點,並演化出L亞型和S亞型。S亞型是相對更老的版本,而L亞型更具侵略性、傳染力更強。
武漢大學醫學部病毒學研究所教授楊占秋表示,不同的新冠病毒的致病特點會有所不同,比如在中國的病毒的致死率是2%,而在歐洲則可能會導致更高的死亡率。
世界衛生組織(WHO)曾表示,目前看到的新冠病毒變異不會影響正在開發的疫苗。中國專家也曾指出,新冠病毒發生的突變,對疫苗設計有很大意義,對疫情診斷也很有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