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助商家(廣告位:+1678-685-8086)

越來越愛亞城了,連山珍蕨菜都找到了!

每年清明過後,我總是不捨得浪費這個美好的踏青時節,一到周末便會尋找各種理由到周邊的山林野地去晃悠一通,實在沒有理由就不需要理由,就是一門心思要到野外去走走。在野草的滋味里領略春天的繁茂,大抵成了我在這個季節里難以改變的習慣,既是大自然的饋贈,那又何必客氣呢?即便是到了亞特蘭大,這個習慣亦難改變,大好的春光,宜人的氣候,無時不在催促我趕緊奔向戶外,去尋找各種各樣春的滋味。

DSC_5410

之前在亞城的嶺坡草地上看到野胡蔥我還感到驚喜,還小心翼翼的把它採回家做野蔥油餅,讓我在一開春的時候迅速找回鄉土的味道。

DSC_5662

接著就有了蒲公英的味道,那是實實在在的讓我欣慰,因其在我略染風寒之際總能解決問題。

DSC_6704

清明之前又遇上林子邊一叢叢芬芳艾草,本以為自今年起艾糍難尋,這下倒好,我不得不為這棵草找一塊更好的地盤,以使它來年能長它個漫山遍野的,那樣,無論我身在何處都不失艾糍之念。

PIC_20160404_112010_59C

正所謂你方唱罷我登台,昨天去踏青時,很意外的在一小溪邊看到了這個,要知道它在我的故鄉那可是地道的一品山珍,不錯,我仔細端詳了很久,確認它就是清明之後又一道現身的野味——蕨菜。

PIC_20160404_101103_C36

它的出現,讓我不由得想起詩經里所言:「陟彼南山,言采其蕨;未見君子,憂心惙惙……」古時,蕨菜又稱作「薇」,也就是那個寧可餓死不食周食,採薇首陽山的叔齊、伯夷採薇故事裡的「薇」,它原來就是蕨菜。那兩兄弟直到臨死前還作詩:「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完全見證了蕨菜千百年來人們一直在不停地食用它,以及它在舌尖上的中國排行榜上確實是佔有一席之地。能在遠隔重洋的亞城見到此物,也是讓我歡喜得不要不要的。

PIC_20160404_112909_372

俗話說,白色蕨菜芽為佳,我試了試,這剛冒出的嫩芽其實相當好采。需要說明一下,我采蕨菜絕不是寧可吃蕨菜而不食美國餐,完全是習慣使然,清明到端午採食蕨菜是故鄉的一道最為時令的佳肴,不想失去罷了。

PIC_20160404_112707_EC4

當然,網上對蕨菜的評說那是五花八門各式各樣,有些專家說蕨類有對人體不好的元素,也有專家說蕨菜說蕨菜味甘性寒,入葯有解毒、清熱、潤腸、降氣、化痰之功效;曾幾何時,專家的話早已經難以取信大眾,那還是聽聽吃貨們的說法吧,蕨菜入口不僅鮮嫩滑爽,而且營養價值很高,富有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自古就是山菜之王,有些地方的人已經吃了一百年(這裡暗指廣西巴馬長壽之鄉的那些百歲老人)。

PIC_20160404_114202_3BD

我可沒那麼多講究,還是采了一大把回來。看看它那尚未展開的嫩芽如同握緊的拳頭,我知道有些山寨稱其為拳頭菜,也算名副其實了。出門沒有備好袋子,也沒法採得太多,解解饞也是可以的。

PIC_20160404_125504_978

第一道程序,剛採回的蕨菜要用煮開的水焯,而且要焯熟,去掉那些不乾不淨的東西,這道工序我是一隻堅持採用的。

PIC_20160406_170434_79E

第二道程序,焯好的蕨菜要迅速放入冷水浸泡,使之大致保持原有的顏色,這樣才符合中國吃貨的色香味的要求,當然這也是去除蕨菜的一些雜味,泡它幾個鐘頭就可以準備享用了。

PIC_20160406_143138_2B4

我整這些野菜吧,大多喜歡涼拌,那叫原汁原味。對於蕨菜也不例外,但有一點,涼拌蕨菜我是需要雲貴高原南麓的南丹六寨長角干辣椒的,這個對我來說是不能少的,那才叫一個香。

20140412_192557

干辣椒、蒜蓉、蔥花、香油、紅油和著切成段的蕨菜一股腦的拌在一起,很快,那熟悉的味道再次出現,那叫一個爽。

863876446903bf13ed980e9dc3fed951

意猶未盡,留了少許出來,弄了一碟肉絲炒蕨菜,這個有點餐館的招牌菜的模樣,還真叫過癮。

生活嘛,就是要簡簡單單的,有時候,美好生活就在自己的身邊不遠處,我是愈來愈喜歡上亞城了。

本文由【北美海客生活網】獨家約稿、原創。原創作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否則追究法律責任。免責聲明: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立場。部分圖片取自網路,版權屬於原作者。

上方穀雨

關注北美生活網,即時收取北美海外華人相關的各類衣食住行,吃喝玩樂等生活資訊和實用信息。幫助你了解海外華人社區的各種新聞、活動,提供一個與其他同城華人隨時無界限共同交流的生活信息平台。

相關商家(廣告位:+1678-685-8086)

您可能還喜歡...

發表回復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