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助商家(廣告位:+1678-685-8086)

教育| 這位特級教師帶著「挑毛病」的眼光去看美國中學,沒想到出了一身冷汗

比較中美教育,若是撇開大學,很多人認為中國的基礎教育更勝一籌,其中一大原因,就是基礎打得比較紮實。也正因此,很多家長會糾結:到底什麼年齡出去留學,對孩子的發展更好?今天推薦的文章,正是一位特級教師的觀察與思考。

帶著『挑毛病』的眼光去看美國教育,沒想到挑來挑去,挑出了我們自己在教育方面的一大毛病:和美國課堂不重『乾貨知識學習』、不重落實的特點相比,中國課堂相當強調落實,尤其強調基礎紮實,這是中國教育的一大特點,也是一大毛病。這個發現,讓我出了一身冷汗…….  — 魏勇, 北京十一學校歷史老師、特級教師如是說。 

六年前來過美國,那時,對美國課堂中各種新鮮事感興趣,例如,學校的形態、功能教室的配置、教材的使用、課程的設置、教學法等等,可以說讓人耳目一新,深受啟發。回來後,我們就借鑒他們,進行了基於課程的學校形態的變革,受到了廣泛關注。

六年後,我們再去美國,這次淡定了很多——一方面是因為部分實踐了美國教育中的合理做法,新鮮感不再了;另一方面,也是因為眼界打開後,看到了美式教育同樣存在著問題,同樣面臨著需要進行教育變革的緊迫形勢,就如同美國的教育反思專題片《等待超人》揭露的那樣,美國公立教育體系存在巨大弊端,讓美國人痛心疾首。

所以,這次去美國,我帶著比較中美教育利弊的意圖,看看我們究竟差在哪裡,哪些是我們可以繼續保留的,哪些是我們需要改變的?爭取看到那些看不見的東西,那些第一次參訪時沒有看見的、教育中隱形的東西,比如——

怎麼把學生變成獨立思想者和終身的學習者?學校和課堂怎麼來實現這個目標的?

美國的教育體系為什麼能培養出世界級的人才,在基礎教育階段,他們對這些人做了什麼,沒做什麼?

有時,沒做什麼比做了什麼更重要。這次,美國教育之行驗證了這點。

美國課堂有個共同的毛病:感覺學生學到的東西很少, 

本來,我是帶著挑毛病的眼光來看美國教育,但是,挑來挑去,挑出了我們自己在教育方面的大毛病。

這個毛病之大,大到了我們不認為是毛病而認為是優勢的程度,什麼毛病呢?中國課堂相當強調落實,尤其強調基礎紮實,這是中國教育的一大特點,也是一大毛病,這個發現讓我出一身冷汗。

到目前為止,我們參訪了一所私立學校,三所公立學校,三所學校中一所位於30萬美元房價的學區,屬於普通公立學校,另外兩所學校位於65萬美元房價以上的學區,屬於優質公立學校。

由於美國公立學校的資金主要來源於房產稅,所以,房價越高、房產稅越多,學校的錢就越多,就可以聘請到高水平的師資。

以我們參訪的Chatham學校為例,據說這是新澤西最好的公立學校,初中教師的年薪平均在10萬美元(稅前)左右,高中教師沒打聽,應該不低於這個水平。

其間,我總共聽了12節課,包括英語、法語、中文、數學、AP數學、生物、戲劇、歷史、AP歷史、時事政治、建築、烹飪、體育等。作為歷史老師,之所以跨學科聽課,主要是希望採集的樣本有普遍性,避免局限在文科而以偏概全。

在這些優質學校聽過的課,如果以中國的課堂評價標準來看,大多是不合格的課堂,更談不上優質課,幾乎所有的課都有一個共同毛病:課堂知識容量小且不落實,感覺學生學到的東西很少。

我第一天聽課是在Chatham學校的初中部,聽了體育課、地理課、數學課、烹飪課。聽完後,我們體育老師的評價是:體育課沒教孩子東西,只是玩了一個遊戲,缺乏體育技能的教育,在北京,這樣的體育課是不合格

的確,我也只看到一百多名孩子在體育場里玩得很開心,老師只是遊戲的組織者而已,的確沒有落實體育技能的教學。

地理課講的是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的自然環境,老師設計得很好,以美索不達米亞平原是否宜居作為切入點,讓學生髮表自己的看法,順便就帶出了該地區的氣候、地形、農業等相關知識。

這個設計真的很棒,學生們討論也非常熱烈,70%的學生都曾至少發言一次。不過,同樣「遺憾」的是,老師沒有梳理和總結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的地理知識,學生學習得不夠系統,還是感覺欠缺落實。

數學課的落實就更差了。

整個一節課講了一個求直角三角形邊長的題,屬於我們小學四、五年級的數學題,結果這幫美國初中生(七年級)忙活了一節課。

場面很熱鬧,又是討論,又是上講台去演算,看起來大家興趣盎然,但沒有乾貨,沒有落實。

用我們數學老師的話來說,這堂課效率很低,這是我們小學四年級花十分鐘就可以解決、再花十分鐘練習,就可以落實的數學知識。

美帝的數學課真的是「少慢差費」啊!看得我們的數學老師真捉急。

 

美國的課堂幾乎沒有知識和技能落實的環節

這三節課看下來,我們發現,美國的課堂幾乎沒有知識和技能落實的環節,老師講得高興,學生學得開心,僅此而已。

用我們老師的話說,要是PK的話,用我們的方法來教,輕而易舉就可以考過美國,我們的課堂效率高得多。

當天,我很得意地發了一個朋友圈:「第三節七年級數學,就這麼一個破題,鼓搗了一節課,還是高層班,結果,大部分學生還做錯了,感覺美帝數學教育不咋樣。」

那兩天,我們自信心爆棚,感覺中國基礎教育很不錯嘛!

中國的基礎教育真的優越於美國嗎?說實話,我心裡並不踏實。

接下來我們又聽了高中的課,幾乎都是同一個毛病,不落實。

要知道,這是新澤西排名第一的公立高中,而新澤西在美國屬於發達地區,在我看來,與我曾去過的洛杉磯排名第一的西湖高中相比,Chatham的高中更優秀,師生素質更高,教師的薪水也更高,可以這樣說,在美國的公立教育體系中,它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標杆地位。

這所優質高中的課堂又是怎樣的呢?10月28號上午,先聽了一節法語高級班的課。這是一節純粹聊天的課,一半時間用法語,一半時間用英語。一節課下來,既沒有教語法,也沒強化辭彙記憶,感覺空蕩蕩的,啥也抓不住。

接著聽了一節生物課。這節課主要講一個問題,為什麼細胞會裂變而不會無限膨脹?所有學生都參與到一個簡單實驗中,用刀切出正方體。

與其說是實驗,不如說是簡單的手工。於是,學生們嘻嘻哈哈地按照老師的要求做了實驗。

我們聽課的老師皺起了眉頭,覺得解釋這個問題完全沒必要浪費這麼多時間,如果我們老師來講的話,十分鐘就講清楚了。

我們的北大博士張偉老師做了如下課堂設計:

就這個問題,我們與美國老師進行了交流,為什麼不用這種更高效的教學方式?

我們的潛台詞是,美國的方式太笨了,幾句話可以讓學生搞明白的事情為什麼非得讓學生自己去折騰一節課呢?

而且還沒有落實,還沒有檢測出究竟有幾個學生理解了細胞為什麼會裂變的問題,完全是一鍋粥

對此,美國老師回復是,他們以前也會象我們這樣教學,但現在不會了,因為他們覺得學生動手參與和學習興趣更重要。

美國課堂在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方面不遺餘力

我不確定美國老師說的是真話還是假話,但就我們幾天的觀摩來看,美國課堂在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方面不遺餘力,不惜犧牲了難度和落實程度。

這究竟值不值呢?

這讓我們困惑,一方面,他們的課堂象烏龜,又笨又慢,似乎不是好的課堂;另一方面,我們沒有看見厭學的學生,沒有看見課堂打瞌睡、玩手機的學生,所有這些讓我們中國老師感覺低效的課堂,學生積極性卻都很高。

「讓教室成為學生願意呆的地方」,不經意間,人家實現了。

之所以教室和課堂成了學生喜歡的地方,關鍵不在於教師水平很高(美國老師的學術水平並不比中國老師高,至少沒有十一學校老師水平高),做了很多有價值的事情,而在於教師沒有做一件事情——刻意落實知識。

這點太重要了!

從短期來看,知識越落實,學生基本功越紮實,學業進步越快。換句話說,在單位時間內,中國式的教育畝產量更高,如果截取中學某一階段來進考試,中國方式肯定戰勝美國方式,對此,我的同事們心理非常有底,非常自信。

這在BBC紀錄片《中國老師來了》中也已經得到部分驗證——中國方式戰勝了英國方式。

但是,風物長宜放眼量,如果把教育拉伸到一個人一生的時間來看,那我們的學生在出發階段的領先地位,很快就會喪失掉,美國學生會逐漸超過我們而把我們甩在身後。

為什麼呢?首先,高等教育出了大問題,集中了13億人口精英的北大清華,居然排名不如港大,香港人口基數不過700萬,這簡直就是中國教育的恥辱。

當然,我這裡不談高等教育,主要談基礎教育。

所謂拉長人生來看基礎教育,說的其實是學習是否具有持續性的問題,即學生能否成為終身學習者的問題。

的確,美式教育內容大多比中國膚淺(某些AP課程除外),特別注重呵護學生學習興趣。從美式課堂走出來的學生,可能考試成績不如我們,但他們不會考完後撕書、燒書,然後從樓上天女散花般的撒下來。

我們的學生看起來很優秀,考試也出色,但考完後恨不得從此告別學習,基本不具備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興趣,彷彿學習只是階段性的使命。

這就麻煩了,你停下來不動了,而人家卻持續的向前進,當然,你就很容易被別人超過去了。

究竟是什麼原因妨礙中國孩子成為終身的學習者呢?

首先是制度性因素。

高考體制讓學習變得功利,這方面已經講得很多,我就不多說了;

其次是文化因素,傳統文化推崇踏實、這種導向放在教育背景下,就變成了鼓勵落實的做法。

長期以來,我們對落實無條件的肯定,現在到了要好好反思的時候。

何謂落實?就是教師要控制學習結果,保證其質量,保證知識和技能被大多數學生掌握並能運用。

聽起來這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事情,實際上,過分強調落實是以傷害學習興趣和想像力、創造力為代價的。

從根本上來說,落實,是十分功利、十分無趣的一件事情。

在看一部精彩的電影之前,如果你被要求做以下事情:

1、找出這部電影有多少處用了特技

2、這部電影的結構有什麼特色

3、這部電影讓你發笑的地方有幾處……

然後,看完電影逐一回答以上問題。

這些問題還不算難題,但當你帶著落實任務的使命看電影時,你還有看電影的興趣嗎?至少興趣大減。而這部電影原本是精彩的,是你感興趣的。我相信,一旦看電影被要求落實完成任務,電影院遲早變得空空蕩蕩。

作為教師,我們見過太多踏踏實實、勤勤懇懇的學生,但他們往往缺乏靈動、缺乏創造力和想像力。

落實,意味著掘地三尺,在同一個地方深耕細作,讓知識牢固,而想像力意味著天馬行空;

落實,還意味著十分關注細節,避免粗心大意,而創造力意味著奔放不羈和犯錯誤。

這樣一來,我們就陷入到了矛盾的處境中,一方面我們強調要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另一方面,我們又不允許學生有知識上的漏洞,追求儘可能掌握學過的全部知識。

我的天,這怎麼可能呢!

人類許多的美德彼此是不兼容的,你選擇了A,常常意味著在B方面需要妥協,人不可能同時在AB兩方面都特別出色。

比如,你選擇了重視細節,以細節決定成敗作為人生座右銘,那麼,你就不大可能具有恢弘的視野和戰略眼光,也就是說,有創造力想像力的人,往往並不注重細節。

當然,也有極個別的人物能夠將兩種不兼容的品質完美的集於一身。但教育不能為極小概率事件而努力。

 

落實的意義在於短期之內看見學習的效果,而美國教育不著眼於一時之得失。

課堂落實程度不夠,表面上看好像是西部牛仔的粗獷風格在教育中的蔓延,而實際上與美國社會的價值觀和教育體系的宗旨高度一致。

美國是一個典型的精英主義的國家,他們只做而不說的事情是,用5%的精英做火車頭,拽著95%民眾前行。

回到課堂,我們發現以興趣為導向而知識不夠落實的現象,也許會對註定成為普通人的那95%的學生帶來一些不利,他們中多數人高中畢業後就工作了,或者上一個社區大學,學點應用性的技能。

但最頂尖的那5%的人,學習興趣得到了很好的呵護,視野得到了拓展,獨立思考得到了鼓勵。假以時日,持續學習,再加上有世界最頂尖的大學的支持,他們就會超過一度領先卻敗壞了學習胃口的中國學生。

 

當然,我們也必須理解,中國的課堂強調落實,是因為有中考和高考壓力存在,那麼,應試的最佳策略就是要落實,沒有落實,就沒有成績,沒有落實,學校就沒法生存,即便是改革示範的學校,也不敢忽略落實這個教學環節。

中國教育的困境,主要是我們太貪婪,什麼都想要——

我們既要基礎紮實,又要培養創新力;

我們既要教育均衡、又要培養傑出人才;

我們既要限制補課,又要以升學率來評價學校和老師。

我們始終沒有敢於放棄的勇氣,更沒有把教育與社會發展的關係理清楚,從而,缺少一個堅定不移、始終如一的價值追求。

【觀點爭鳴】

@Irene:感覺作者的觀點有些極端和二元,將基礎紮實和想像創新、教育公平和精英培養、素質教育和選拔競爭對立了起來。但也確實提供了另一個視角來反思我們當前的教育:

中式教育強調落實,事無巨細的落實會扼殺創新,但就此將「落實」一巴掌拍死嗎?或許更應該思考的是——哪些要落實?(核心概念、可遷移技能、興趣與好奇心等)哪些無需落實?(騰出時間精力在那些需要落實的部分)

國內教育注重公平,但給所有人一樣的教育會扼殺未來的精英,但就此把公平的追求捨棄嗎?或許更應該思考的是——什麼才是真正的公平?(教育公平的最終目的是——每個人得到最好的發展。不等於每個人得到一樣的發展

當下國內素質教育的呼聲和大學選拔競爭的衝突,不是兩者本身的衝突,而是素質教育所倡導的多元發展和升學考試單一評價體系的不匹配,這就像新系統和舊軟體的不兼容一樣,我們不能因為兼容性故障就壯士斷腕般捨棄其中一方,這不是勇敢,而是衝動。

或許我們更應該做的,是判斷哪方該保留,哪方該升級去適應另一方。 文中的最後一句話說得很精闢,感覺中國的教改有點像個缺乏主見的小孩,被各方不同的聲音擾亂得搖擺不定,或許就像法律界一樣,我們教育領域也需要一部《憲法》,來規定那些最根本的,始終如一的教育追求。

@Mr.X²:唯一牽強的是將中國重視落實與扼殺創新力的聯繫不夠嚴謹。以我在十一學校上課的經驗,大多老師總能將落實與興趣巧妙地結合,上課講講段子,多做活動,各類選修,上課睡覺是很難得的情況。

不能否認的是,中國大多學校的確有局限、官僚講課的嫌疑,其中的主要原因,依舊是由於高考的一把大斧架在脖上,教師的利益也被控制在成績之上。因而在教師的觀念里,就少有保留創新性的必要,成績才是剛需:十一學校的教師之所以特殊,在於為學生的一生著想,培養其人格而非知識儲量。也許,對教師觀念的改變,才是必要?


@霞掌柜:填鴨式教學,在學習初期已打壓了創新能力和思考能力。

@ww116:看了這篇文章我突然很理解我們的教育方式,中國式望子成龍思想下,只有這一個向上的相對公平的渠道,寒門的期望盡在於此,我們又有什麼理由不落實呢?

@劉冬梅:教育就是要培養孩子的興趣和創新意識,對於一個社會,有5%的頂尖人才和95%的普通公民,其實就夠了!終於知道了中美之間教育的差距在哪了!

@秋天的兔子:當功利磨滅了興趣愛好,磨滅了好奇心,磨滅了想像力和創造性。。。考試分數還有什麼用!

@東至夢:美國的教育就是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與淘汰。典型的溫水煮青蛙,只要個別青蛙跳出鍋就行了。這個跳出的青蛙是先知先覺精英。

美國的教育均衡是建立在學生自范性的均衡,不去刻意做什麼,有點無為而治的做法。我們的教育是扯著教育均衡的大旗,進行功利性教育。兩者熟是熟非?最好兩者結合起來

@張鳳英:興趣教育不僅保護了精英的興趣和創造力,即使對將來成為一顆螺絲釘的普通大眾來說,保持興趣和好奇心也比紮實的基礎重要!

@楊仁旺:與我在英國課堂的觀感相似,犧牲效率以呵護興趣,初中階段重在博而不在專,高中收窄方向並提升難度,大學階段厚積薄發釋放潛能

@飛虻:有時候跳出來看自己,才會更清楚地認識真正的自己。中國的教育是嬰兒肥,是現代版的偃苗助長——既要你走在道路的正中間,又要你去創新新的道路。

本來我們大部分的學生將來能做一個優秀的技術工人,而我們的學校非要把他抬到本科大學,重點大學,名牌大學里去,畢業後他只想做總工程師做科學家,不願再做一個技術工了。這就是悲劇。

一個好的卡車司機,為什麼非要學航空駕駛?拔高了學生的心理期待,而又沒有那個能力。高級職務做不好,基層職務沒人做,都是兩敗具傷。這篇文章真的發人深省。

本文由【北美海客生活網】整理編輯,原文、圖片轉自網路,版權屬於原作者。此篇因未能找到作者和原始出處,無法註明還望諒解,如原作者看到,歡迎聯繫小婭認領(或直接在公眾號留言),確認後我們會在後續文章作出單獨聲明。如覺侵權,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多謝!轉載請註明出處!

小編

關注北美生活網,即時收取北美華人相關的各類衣食住行,吃喝玩樂等生活資訊和實用信息。幫助你了解海外華人社區的各種新聞、活動,提供一個與其他同城華人隨時無界限共同交流的生活信息平台。

相關商家(廣告位:+1678-685-8086)

您可能還喜歡...

發表回復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