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助商家(廣告位:+1678-685-8086)

首份新冠危重患者特徵研究發布 這類人死亡風險更高

了解危重症患者的臨床特徵對於降低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死亡率至關重要。當地時間2月24日,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武漢市金銀潭醫院、武漢大學人民醫院等機構在《柳葉刀呼吸醫學》(The Lancet Respiratory Medicine)發表了一項針對52名危重症患者的回顧性研究。研究顯示,年齡大於65歲且患有基礎疾病和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的老年患者有更高的死亡風險。這項研究涉及的52名危重症患者患者中,32名(61.5%)在入住重症監護室(ICU)後28天內死亡。死亡患者從入住ICU到死亡的平均時間為7天。研究還指出,有腦血管病史的患者若感染新型冠狀病毒,會有更高的病危或死亡風險。

上述研究題為《中國武漢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危重患者的臨床病程與結果:一項單中心回顧性觀察研究》(Clinical course and outcomes of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with SARS-CoV-2 pneumonia in Wuhan, China: a single-centered,retrospective,observational study)。責任作者是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重症醫學科副主任尚游。作者還包括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重症醫學科舒化青、劉宏、鄒曉靜、袁世熒和武漢大學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副主任余追等人。

研究在武漢金銀潭醫院完成,除該院感染的醫護人員外,所有病人均從其他醫院轉院而來。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臨時指南,研究人員對2019年12月24日至2020年1月26日期間被確診為新冠肺炎且屬於危重症的患者進行了回顧性分析。

危重症患者被定義為入住重症監護病房(ICU)且需要機械通氣或吸入氣中的氧濃度分數(FiO2)超過60%的患者。

研究人員分析了這段時間內,院內所有經實驗室確診的新冠病毒感染患者的臨床電子病歷、護理記錄、實驗室檢查結果、放射學檢查和入院數據。研究人員在2020年2月9日重新確認了患者的生存狀態。

首份新冠危重患者特徵研究發布 這類人死亡風險更高
圖1:研究流程圖

多數危重症患者出現器官功能受損

論文顯示,截至2020年1月26日,武漢金銀譚醫院共收治確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710例,658例(93%)被認為不符合研究要求,3例患者入院後立即發生心臟驟停。最終有52名(7%)危重症患者被納入本研究。

52名危重症患者均為武漢市居民,從其他醫院轉院至金銀潭醫院。平均年齡為59.7歲,27人(52%)大於60歲,男性患者35例(67%)。17例(33%)患者曾接觸過華南海鮮市場,10例(19%)患者曾接觸過確診或高度疑似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病人。21例患者有慢性疾病(40%),其中腦血管疾病7例(13.5%),均在28天內死亡。所有患者胸部x線片均見雙側浸潤。

首份新冠危重患者特徵研究發布 這類人死亡風險更高
圖2: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特徵統計,含年齡、性別、暴露史、慢性疾病等

上述患者中,最常見的癥狀是發熱(98%)、咳嗽(77%)和呼吸困難(63.5%)。其中6位患者(11%)在出現與新冠病毒感染有關的癥狀後2至8天才開始發熱。從癥狀出現到放射學確診為肺炎的中位時間是5天。從癥狀出現到入住ICU的中位時間為9.5天。

多數患者出現器官功能受損,其中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35例(67%),急性腎損傷15例(29%),心臟損傷12例(23%),肝功能不全15例(29%)和氣胸1例(2%)。醫院獲得性感染在7名(13.5%)患者中出現。

首份新冠危重患者特徵研究發布 這類人死亡風險更高
圖3:重症新冠肺炎患者肺炎的癥狀、基礎疾病及治療

61.5%危重症患者入住ICU後28天內死亡

33名(63.5%)患者接受高流量鼻導管治療,37名(71%)接受機械通氣,6名(11.5%)進行了俯卧位通氣,6名(11.5%)運用了ECMO(體外膜肺氧合)技術,9名(17%)進行腎臟替代治療和18名(35%)進行血管收縮治療。23名(44%)患者接受了抗病毒療法,49名(94%)患者接受抗生素治療,30名(58%)患者接受糖皮質激素治療。18名(35%)患者接受奧司他韋的治療,14名(27%)接受更昔洛韋治療,7名(13.5%)患者接受洛匹那韋治療。

首份新冠危重患者特徵研究發布 這類人死亡風險更高
圖4: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危重患者的存活率

在52名危重症患者中,32名(61.5%)在入住ICU後28天內死亡,從入住ICU到死亡的中位時間為7天。與生存患者相比,死亡患者生前更容易出現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更可能接受機械通氣。37例(81%)接受機械通氣的患者在28天內去世。

與生存患者相比,死亡患者平均年齡更大(64.6歲比51.9歲),更有可能同時患有慢性疾病(53%比20%)。

在20名生存患者中,有8名患者已經出院。三名患者在28天時仍在進行有創通氣,一名患者在進行ECMO。1例採用無創通氣,2例採用高流量鼻導管,6例採用普通鼻導管。

論文討論環節指出,這是首份描述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危重患者特徵的研究。在之前發表的三項針對重症患者的研究中,患者數量太少,無法總結患者特徵和死亡率。

論文作者表示,病毒性重症肺炎的病理基礎是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而男性和老年人(65歲以上)比女性或年輕人更容易發生ARDS。因此,新冠病毒肺炎危重症患者28天的死亡率接近於嚴重ARDS的死亡率(50%)是合理的。他們認為,隨著臨床治療能力的提高,預計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的死亡率將下降。

此外,作者強調,發熱是新冠病毒肺炎患者最常見的癥狀,但並非所有患者都有發熱現象。研究中,6名患者在發病時未出現發熱(11.5%),在2至8天後才見發熱癥狀。發熱癥狀的延遲阻礙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患者的早期識別。

論文總結稱,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危重症患者的死亡率高。年齡大於65歲且患有基礎疾病和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的老年患者死亡風險增加。

本文由【北美海客生活網】整理編輯,原文轉自美國中文網,若有侵權敬請聯繫我們;圖片取自網路,版權屬於原作者。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商家(廣告位:+1678-685-8086)

您可能還喜歡...

發表回復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