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助商家(廣告位:+1678-685-8086)

美國華人200年 | 從王清福到趙小蘭,站在歷史的十字路口

編者按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這是一個最壞的時代; 這是一個智慧的年代,這是一個愚蠢的年代; 這是一個光明的季節,這是一個黑暗的季節; 這是希望之春,這是失望之冬; 人們面前應有盡有,人們面前一無所有; 人們正踏上天堂之路,人們正走向地獄之門。— 狄更斯 《雙城記》我們身處這樣一個時代,回首近200年美國華人的一路坎坷,剛經歷2016美國大選白熱化的種族矛盾之爭,站在歷史的十字路口,何去何從?
作者Steven Chen給出了現代美國華人的《隆中對》。

近200年前開始,華人為了躲避戰亂、饑荒和貧窮,陸續遠渡重洋來到了美國。在漫長的歲月里,華人受盡了歧視和不公平待遇。經過一代又一代人不懈的努力,華人終於在美國打下了一片天地。
我們曾經是在廢棄金礦工作的淘沙工,現在是矽谷的創業者

180多年前在美國加州的華人金礦工人

Photo: Wikimedia

雅虎創始人之一楊致遠

Photo: Wikimedia

我們曾經是修建鐵路的苦力,現在是架構互聯網的工程師


在冰天雪地里的華人鐵路勞工,攝於1860年代

Photo: Wikimedia


Julie Zhou, Facebook產品設計副總裁

圖片來源:網路

我們曾經目不識丁,現在是大學教授、諾貝爾獎獲得者


19世紀舊金山唐人街上的華人

Photo: Wikimedia


諾貝爾獎獲得者、前能源部部長朱棣文和奧巴馬總統在一起

Photo: Wikimedia

我們曾經沒有在法庭上作證的權力,現在是律師和法官;


19世紀美國排華期間木雕畫描述一個白人婦女保護一個華人免受白人襲擊

Image: Library of Congress


加州最高法院陪審法官劉宏威(右三)

Photo: Wikimedia

我們曾經沒有投票權,現在是國會議員、州長和總統內閣成員

王清福(1847年-1898年)是出生於今中國山東省即墨市的政治活動家,記者,演說家和19世紀美國舊金山市最多產的作家。1873年,王清福作為第一批獲得美國國籍的中國人,在當時美國排華的形勢下,他致力於為美國華人爭取平等權利。現在的美國華人把王清福當作是華人的「馬丁·路德·金博士」,因為王清福在那個困難的時代為了維護美國華人的尊嚴和榮譽做出了極大的努力和巨大的犧牲。(來源:Wikipedia)

Image credit: firstchineseamerican


前勞工部長、現交通部長提名人趙小蘭

Photo: Wikimedia

我們曾被稱為”未進化的、怪異的、危險的、永遠也無法融入西方文明的外國人”,現在是受教育程度高,收入高的模範公民。


19世紀美國排華期間報紙上排華漫畫

Photo: Wikimedia


NBA球員、哈佛畢業生林書豪

Photo courtesy of TheDailySportsHerald | Flicker

美國華人能夠有這樣的成就得益於美國社會的進步,更是與每一位華人努力向上,逐步建立起來了一個良好的華人品牌是分不開的。
美國以其相對先進的社會制度和大片未開發的土地吸引了世界上很多國家的人。當不同種族的人來到同一片土地上時, 大家有意無意中在進行一場種族品牌的競爭。

一百多年前的中國貧窮落後,連年的戰亂和饑荒更是雪上加霜,所以一些華人來到美國求生存。他們不懂英語,不了解美國的文化,男人們還梳著長長的辮子,他們的生活局限在自己的小圈子。在一些白人眼裡,華人是一群未進化的、怪異的、危險的、永遠也無法融入西方文明的外國人。白人有這樣的歧視性的看法當然和有些人惡意醜化華人有關,但我們也不能否認當時的華人確實有不足的地方。

由於當時美國華人的總體形象比較負面,努力向上的華人舉步維艱,為了成功,他們的付出要比白人多得多。儘管如此,還是有一些華人戰勝了困難,脫穎而出,他們的成功提升了華人的形象,形成了良性循環。

在往後的歲月里,大批受過中、高等教育的華人從台灣、香港、大陸以及世界各地來到了美國,這進一步提高了美國華人的平均素質。新老移民互相幫助,共同努力,終於獲得了今天的成就。

在慶賀所取得的成就的同時,我們也要看到我們還面臨著嚴峻的挑戰。我們的職業選擇範圍還很有限;上升到大企業、大學、政府機構高層主管的人並不多;華人政治代表更是寥寥可數;華人孩子上好大學越來越困難;華人感覺到在很多方面還受到不同程度的歧視。

這些問題嚴重地影響到美國華人,特別是我們下一代的進一步發展。這些挑戰實際上反映出了我們現有品牌的局限性,我們需要打造一個更優秀的華人品牌以對付新的挑戰。

種族歧視的深度分析

在一個多種族的國家,種族品牌至關重要,因為人們無意中會把一個人和他的種族聯繫起來。如果你受到過某一種族的人的幫助,你就會對該種族有好感;如果你受到過某一種族的人的傷害,你就會對該種族有不好的印象,這些都是人之常情。所以,每個人的一言一行都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到整個種族的群體形象。

種族歧視的英文是Racial Discrimination,它的字面意思是「有區別地對待不同種族的人」。在歷史上,種族歧視往往是強勢種族對弱勢種族的一種壓迫行為,使得弱勢種族更難生存,所以受到了弱勢種族的強烈反對,強勢種族中的有識之士也認為這樣做是不對的。

種族歧視有三個不同種類,它們是顯性歧視、隱性歧視以及逆向歧視。顯性歧視是那些成文的歧視政策;隱性歧視是在人們腦袋裡的歧視,而隱性歧視又有惡意歧視和由於偏見造成的歧視之分;逆向歧視是近幾十年才出現的現象,它指的是在幫助弱勢種族時對強勢種族造成不利的狀況。下面的例子解釋了這幾種不同的種族歧視現象:

如果一個國家是由橘子、橘子專賣店和顧客組成,那麼求職的人是待售的橘子,職業市場和培養人才的大學是橘子專賣店,最終的用人單位是顧客。橘子有不同的品種,主要反映在它們有不同的形狀和顏色,但它們的味道和營養是差不多的,真正的差異是個體差異,也就是說品種甲里成熟的橘子遠遠好過品種乙里不成熟的橘子,反之亦然。不同種族的人就像不同品種的橘子,有不同的形狀和顏色,但它們都是橘子。在這篇文章里用品種A代表非裔,品種C代表華裔,品種W代表白人。

01

在民權運動以前,美國有很多有利於品種W的政策,品種W被允許在所有商店銷售,而品種A和C只能在非正規商店銷售或根本不能銷售。這樣,A和C的狀況就很難得到改善,而且會造成惡性循環,狀況越來越糟糕。這是顯性歧視。

02

一些商店的老闆是白人,他們只想銷售品種W (惡意的歧視),或者他們認為品種A和C賣不出去而不敢賣 (由於偏見造成的歧視)。這是隱性歧視,因為不是寫在紙上的政策。

03

一些顧客只願意買品種W (惡意的歧視), 或者對品種A和C有偏見而不願意嘗試 (由於偏見造成的歧視)。這也是隱性歧視。

04

由於種種原因,品種A和C的整體質量可能不如品種W,也就是說,商店有賣所有的品種,顧客也願意嘗試不同品種,但是顧客發現品種W里好橘子的概率明顯多於別的品種。通過幾次嘗試後,他可能只願意買品種W了。這是品牌效應。

民權運動 (Civil rights movement) 是要消除寫在紙上的歧視政策,就是上面所講的第一點。美國歷史上有很多歧視華人的政策,華人深受其害。民權運動消除歧視政策是很大的進步,但還遠遠不夠,因為上面所說的第二、三、四點也很重要。

而平權法 (Affirmative Action, 簡稱 AA) 的出台是為了對付隱性歧視,也就是上面所講的第二和第三點。平權法要求一些商店銷售品種A和C,並且希望他們對這些品種進行一些促銷活動。平權法同時也要求一些顧客嘗試品種A和C。

平權法給了各個民族一個證明他們能力的機會。在平權法的幫助下,政府機構、學校、大公司招收了一些非洲裔、西裔、華裔等不同族裔的人,這些人證明了他們是能夠勝任這些工作的。平權法實施以來,各族裔在一些工作崗位上的比例有了很大的提高。當然,白人在這些工作崗位上的比例有了下降,這就是所謂的逆向歧視。有一些白人是強烈反對平權法的,因為從表面上看,白人是平權法的受害者。但實際上並非如此,因為隨著其他族裔的提升,整個餅做大了,白人的絕對機會反而增加了。

平權法對不同族裔的效果是不一樣的。由於歷史文化等原因,不同族裔的平均素質是不一樣的。平均素質相對高一點的族裔容易證明自己的能力,平權法對這些族裔的幫助效果最大。平權法實施以後,華裔、日裔、韓裔、印度裔等族裔的狀況大大提高,因為這些族裔在很多領域的平均素質不比白人差。但是,非裔、西裔等族裔的提高沒有那麼快,而且他們與一些族裔的差距還可能在加大。

對於華人來說,在教育和高科技兩個領域,我們已經不再是弱勢群體。也就是說在這些方面,商店和顧客都已經認可了我們的品牌,銷售量已經不錯。在這兩個領域華人已經不是平權法幫助的對象,所以,這幾年華人反對平權法的聲音越來越響。但是,華人現在並沒有在所有領域都佔有優勢,很多領域我們還需要平權法的幫助,這是矛盾的地方。

民權運動以及平權法只是解決外在的不利因素。但是,要讓顧客能夠持續不斷地購買某一個品種,還需要該品種有好的性價比。比如,一位公司經理僱用了兩個不同族裔的員工各十位,一年下來他發現族裔甲中有九位很好,一位不好,而族裔乙剛好反過來,那麼這位經理以後肯定會樂意僱用族裔甲的人。雖然他知道族裔乙也有好員工,但他會為了少冒險而對族裔甲有所青睞。這和顧客買橘子是一個道理,如果他試了幾次品種乙都不理想,他可能會在很長時間裡都不會再買品種乙了。這就是品牌問題。也就是說,如果自身的優勢強大,外在的阻力就會減弱,變成良性循環;反之,如果自身沒有什麼優勢,外在的阻力就會增加,變成惡性循環。

華人在美國是少數族裔,我們要堅定不移地反對任何形式的種族歧視,但是我們也要認識到只要種族差距依然存在,基於種族的區別對待不可能完全消失。

如何打造一個優秀的美國華人品牌?

第一
參與美國民主政治,了解美國民主政治的運作。不管支持的是什麼政黨,都應該投票。
第二
反對任何針對華人的歧視政策。美國各級政府的立法繁多,各方政治角力複雜,有些立法可能會對華人有種族歧視的成分,我們要勇敢地站出來說不。
第三
對於那些華人受到歧視的個案,我們要通過政治和法律途徑幫助他們伸張正義。
第四
允許華人內部的不同聲音,避免政治惡鬥。華人是一個多元的群體,要求政治上統一是不切實際的,我們應該包容不同的政治觀點,華人支持不同的政黨,不同的候選人是正常的。
第五
鼓勵並幫助願意從政的華人以及華人下一代,保護現在已經成功當選的華人政治人物。某一選民和某一政治人物的政治主張不可能完全相同,如果你不認同某一位華人政治人物的主張,你可以選擇不支持他,但沒有必要強烈地攻擊他。華人政治人物本來就不多,如果我們對他們因為一些政見不同而無情打擊,這隻能孤立自己,並影響到我們下一代從政的積極性。
第六
幫助需要幫助的華人,特別是新移民。
第七
參與各項服務社區的公益活動。 由學校、教會、公益機構所組織的各項服務社區的活動是美國國家穩定的重要一環,無數的志願者在那裡為了美好的美國默默地貢獻著自己的心力,我們的參與會讓美國更美好。
第八
走出華人社區,融入美國社會。 美國是一個多種族的國家,良好的種族關係對美國華人是至關重要的,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是種族關係的和平使者。我們在反對別人對華人的種族歧視的同時,也要反對華人對別人的種族歧視的言論和行動。
第九
拓寬華人發展空間。美國有無數良好的職業以及很多優秀的大學,他們迫切需要優秀的華人。但是,華人以及華人子弟往往集中在一些我們比較熟悉的職業和大學,這造成了華人內部互相競爭的局面。我們應該尊重我們孩子的興趣,不要強迫孩子選擇我們所認可的職業和大學,只有這樣,華人才能打開無限的空間。
第十
努力衝破玻璃天花板。當華人的職位上升到一定程度時,我們會感受到越來越大的阻力,這就是所謂的玻璃天花板。玻璃天花板主要是由兩種因素造成,一種是故意打壓,也就是說他們明明知道某一華人的能力高於其他人,但他們還是不用這位華人,這是惡意歧視。幸運的是,這些情況並不多,因為公司、大學都希望招收優秀人才。另外一種是他們心裡對華人有偏見,在大學裡,他們認為華人只是讀書好, 畢業後不會很出色;在公司里,他們認為華人只是好的員工,但不會是好的經理。他們的這些偏見會阻礙華人的發展,打破這種偏見的辦法是有足夠的華人能夠證明他們是錯的。我們現在已經有了良好的基礎,下一代華人也非常優秀,是衝破玻璃天花板的時候了。
第十一
促請政府對華人最重視的領域加大投入。下一代的教育是華人最關心的,由於經費等問題,很多公立大學的招生人數無法滿足需求,華人孩子和別的族裔的孩子一樣深受其害,我們要敦促政府增加教育經費。
第十二
我們在努力提升華人地位的同時,也要幫助弱勢群體。美國是一個多種族的大家庭,如果一些種族被邊緣化,社會就會不穩定,華人不可能獨善其身,幫助提升弱勢群體對我們的長久利益是有利的。這也是打造一個優秀的美國華人品牌的重要一環。


美國民權運動領袖之一、作家和哲學家陳玉平(Grace Lee Boggs)

Photo courtesy of Chicken & Egg Pictures

2017新年鐘聲已經響起之際,讓我們再次聆聽馬丁·路德·金博士的戰友、民權活動家陳玉平的聲音:「你不可能改變任何社會,除非你為此承擔責任,除非你認為你自己屬於這個社會,並且有責任改變這個社會。」
美國社會的終極目標就是實現馬丁·路德·金博士的夢想:一個不分種族(color-blind) 的社會,判斷一個人不是根據其種族,而是根據此人的優缺點。但是,在種族差異還非常大的今天這還很難做到。美國華人要在這片土地上獲得尊重,獲得成功,唯有投身到這個社會之中,擔負起社會的責任,團結自身族裔以及其他各個族裔,讓我們共同努力,打造一個優秀的美國華人品牌。

作者:Steven Chen

作者簡介
作者Steven Chen,筆名老榕樹。1987年自中國大陸移民來美國,從事電腦相關職業,長期關注並參與美國環保政治以及美國華人活動,最近幾年撰寫了一些有關美國華人參政議政的文章。
本文由【北美海客生活網】整理編輯,原文轉自Steven Chen 美國華人,若有侵權敬請聯繫我們;圖片取自網路,版權屬於原作者。轉載請註明出處!

小編

關注北美生活網,即時收取北美華人相關的各類衣食住行,吃喝玩樂等生活資訊和實用信息。幫助你了解海外華人社區的各種新聞、活動,提供一個與其他同城華人隨時無界限共同交流的生活信息平台。

相關商家(廣告位:+1678-685-8086)

您可能還喜歡...

發表回復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