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助商家(廣告位:+1678-685-8086)

美國教育工作者談中美教育差異化

前些日子,應軍偉先生邀請為他的新書《長成自己》撰寫一篇有關中美教育情況對比的文章。我來美國定居時間不長,雖然也在從事中美教育交流的工作,但說實在話寫這種題目的文章還真不敢下筆。我於是便想在Google上查找一些資料,遺憾的是我發現此類文章大多都是中國人或者是海外華人撰寫的,美國人好像真的很少談起他們國家教育與中國教育之間的區別。帶著這些疑問,我拜訪了我的美國朋友和合作夥伴,他們是美國CHA學校校長Adrian Allan先生、美國加州教育委員會Patty Finney女士和學習中文20年之久,並曾在中國留學過的Luis Raul Santos先生。我聆聽了他們的一些觀點,並把這些觀點歸納出來,也許會給中國的教育同行一些啟示吧。

教育的中心

在中國,教育是以老師為中心的,而在美國則是以學生為中心的。中國教育的目的是教授學生毫無疑問,中國學生接受100%的培訓,聽從老師的指導,完成老師布置的各項作業。大部分中國老師在課堂上都很嚴厲、很有威嚴,整個課堂氣氛因此也會顯得很沉重;而美國教育的目的是幫助學生尋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美國老師一般都比較友善而平易近人的,就連大學教授在課堂上也是如此。因為在美國人看來,任何人都應該得到別人的尊重,可以拒絕接受任何權力。

在美國,老師想讓學生現在快樂。但在中國,老師希望學生在未來感到幸福,這意味著中國老師需要在學校里下很多功夫。

Patty談到:中國人通常會展示一個孩子如何做事,他們優先考慮在幼兒時期培養技能,而不是培養創造力。中國的父母希望看到自己的孩子成功,因此比較喜歡課外輔導。中國家長認為,課外的教育活動有很多優點。通過額外的學習,他們的孩子能夠掌握多種實踐技能和知識,這將使他們未來就業有競爭力。Patty還談到:「所以當我們(中美老師)在一起談論教學方法的時候,美國老師幾乎沒有指定內容。而中國老師更加關注內容,而中國學生唯一能夠做的工作就是聽。」

教育體制的區別

中國是擁有5000年歷史的文明古國,而美國的歷史才不到300年。美國今天取得的成就歸功於其制度體系,文化和教育。美國教育體系與中國教育之間存在巨大差異,美國教育體系本質上是跨學科的,強調個人思想和批判性思維。中國的教育系統是優先考慮記憶性思維。

中國的教育強調知識,而不是理解創造它的體系。中國的教育優先於推理的記憶,學生能夠存儲和傳播知識,但沒有能力創造知識。Adrian說:「中國學術界對鼓勵學生探索更深層次的理解和解釋世界的哲學思考問題並不感興趣。它側重於教授處理現實世界的實用信息,批判性思維和分析性思維沒有優先考慮,因為中國的教育體系以考試為中心,傾向於一致性。」

美國教育系統是在尋找每個學生學習的整體表現。Adrian舉例說明:「我們在一個學期所完成的每項任務都會計入我們的學期最終分數,因此我們的教育體系需要學生在整個學期中充分投入。」相反,中國的教育體系仍處於期末考試佔據最高分數的階段,這樣有時會導致中國學生在學期末即將到來時通過參加期末考試作一個定論,每個學生都在尋求一個好的最終成績。因此可以說,如何評估決定學生的學習過程。

其次,幾乎所有的美國老師都只有一個教學大綱,僅通知學生關於課堂的作業和課堂內容,這可以讓學生更關注他們的學習過程。與美國教育相比,中國教育系統更多地依靠教科書。

課堂參與

在美國,個人表達是非常重要的。許多課程都是圍繞著教學提供的素材通過積極的討論而建立起來的。老師希望學生們參與到對話中來,課堂參與意味著學生如何為課堂討論做出貢獻,這是學生成績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一個注重自我學習但從不講話的學生可能因此而獲得較低的成績。在美國的課堂上,學生不僅要參加課堂討論,還要演講發言。結果,教室可能會變得嘈雜而喧鬧。學校更多的是幫助學生探索自己的個人能力,學生在這種環境下通常非常短的時間內便會與老師建立起友好的關係。

中國的教室里,老師認真地講,學生靜靜地聽。老師沒有把重點放在課堂參與上,這也意味著師生互動較少。中美課堂的這種差異延伸到整個課堂的氛圍,中國學生必須舉手回答或提出問題,除非老師選擇,否則他們不會說話。當被老師挑選回答或提問時,學生必須站起來向老師表示敬意。中國學生們不能反對老師對課本內容的看法,除非是口誤。學生不總是參加課堂。這是因為他們的目的是坐在教室里,複製和記憶老師教給他們的所有東西,然後把它粘貼在考卷上,並得到一個好成績。

Luis說:「你可能會看到很多在課堂上的中國學生在整個學期都會啞口無言,因為他們受過訓練,不會說話,也不會對老師的教學提出相反或不同的意見。如果學生對某個具體的話題有不同的意見,老師可能會給他一次在課堂上分享的機會,但是之後中國的老師仍然會要求每個學生寫下他在考試中所教的確切內容。」

記憶與創造力

美國教育專家一般都會提到這個可以說東西方最常說的差異。許多美國人認為中國教育系統缺乏創造力很快就會成為中國持續發展的主要障礙。他們認為中國有一個「統一課程」,中國教育側重於積累知識,學生管理和使用他們在學校學到的知識,以及知識體系和結構的理解。中國學校傾向於強調對事實的死記硬背,並轉向重要的統一考試。Sepideh說:「但是學習觀念,思考,分析和創造新的東西,這不是中國學校的文化模式。雖然中國的孩子有紮實的學術基礎,但他們缺乏創造力。」

美國大學錄取採用綜合應用系統,往往考慮到很多的因素,考慮學生的高中成績,標準化考試(SAT和ACT)成績,課外活動,老師推薦,一篇紮實的個人論文以及個人面試。學生在1月份之前向大學申請,在4月份之前了解他們的錄取情況,並在5月份之前選擇一所大學。所以考試測試就顯得沒有那麼重要。事實上,中國的學生在數學和科學方面的成績往往比美國的學生要好得多,但美國的制度似乎對新思想和創新更加開放,而美國學校則希望教授學生批判性思維,挑戰和創造觀念。美國人對學生如何在社會上使用自己的知識感興趣。這可以很容易地理解為什麼中國學生在奧數比賽中獲得金牌,但諾貝爾獎得主往往是美國人。

考慮成績與考慮成績取得的過程

中國考試的目的是檢查學生的學術能力和潛在能力,而美國考試的目的是使用標準化的測試過程來創建學生的知識和技能體系。中國大部分學生只可以參加一次高考,這個考試對於確定中國學生的未來有關鍵作用。而美國的學生可以參加多次的SAT和ACT考試。Luis說:「中國學校通常優先考慮成績,而美國學校,特別是私立學校,傾向於優先考慮學生取得成績的過程。」從本質上講,中國的學校制度更重視可量化的學生生產出的「產品」(例如「正確」答案、考試成績等),中國目前的教育評估體系與中國的基礎設施發展狀況一樣,由於中國的班級規模遠遠大於美國,中國老師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關注是不切實際的,中國學校只能選擇依據最終產品質量來評估學生的表現。Adrian告訴我:「美國學校制度讓老師必須準確地評估每個學生的思維過程,我們更傾向於考慮學生創造「產品」的過程。中國學生不習慣回答缺乏「正確」答案的開放式問題,這些問題可能會令他們擔心和困惑。中國學生不像美國學生一樣習慣把課後作業看作是評分「過程」中的一個重要部分,引用資料來展示他們所進行的深刻思考和研究,而僅僅只是作為準備考試的一個幫助,簡單地提供「正確的」答案,不管誰首先表達出來。」

結束語—21世紀中美教育的取長補短

中國學生被許多西方人看來是有一種令人震驚的記憶能力,許多學生可以背誦完整長篇文章,並且有些人能夠將整部詞典都提交給記憶。但中國強調記憶和死記硬背的後果就是:學生們被教導說,所有的問題都只有一個正確的答案,而且沒有多少辯論和原創思想的餘地。

Patty告訴我:「在美國北卡羅來納州,一位正在學習乘法表的學生必須在學校校長面前四分鐘內完成100次練習,然後才能通過分數考試。這項練習似乎更具有中國特色。可越來越多的中國教育更加美國化。」

為了培養創造力、科學素養等缺失,中國正在實施了一系列「素質教育」的改革,這項旨在教授創造力並強調品格發展的政策已經導致了一些具體的轉變,包括創客教育、教科書的變化,對語言學習中口語技能的強調以及讓老師鼓勵學生參與各種社會實踐活動。然而很多美國教育專家對此持有謹慎樂觀的態度,原因是一種根植於標準化測試的教育體系尚未改變,僅僅在學校課堂上實施變革是遠遠不夠的。

整個文化需要轉變。

本文由【北美海客生活網】整理編輯,原文轉自 作者:陳大凱 美中科教,若有侵權敬請聯繫我們;圖片取自網路,版權屬於原作者。轉載請註明出處!

小編

關注北美生活網,即時收取北美華人相關的各類衣食住行,吃喝玩樂等生活資訊和實用信息。幫助你了解海外華人社區的各種新聞、活動,提供一個與其他同城華人隨時無界限共同交流的生活信息平台。

相關商家(廣告位:+1678-685-8086)

您可能還喜歡...

發表回復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